家里就更没人管,至于那些姨娘,还真没有一个能行的,汪家能乱成一锅粥,也有她们一份。
除了小时候掉的那次湖,长大之后,那些姨娘也没能再奈何的了她。
于是,这重担就又到了她身上,连那些出生早的侄子侄女都能说是她带大的。
这一背就背到了现在,在汪家管完,就又进毓庆宫,到现在的坤宁宫,这担子就再也没能放下。
有时听这个妹妹说起汪家的事,倒是有许多往事再次涌上心头。
先帝赐婚下来以后,大哥也不在外面奔波了,大嫂自然也跟着回来,说起来,大嫂当时的管家还是跟在她旁边学的。
她教的第一人。
大嫂不仅能上马杀敌,这管家也是井井有条的,这家眼看着就是大哥在管,再闹也闹不出什么。
那些姨娘也不敢在大嫂面前嚣张,大嫂做事可直接多了,都是按照军法来,接手的还算是顺利。
回到眼前,殿选完,汪淑芳就要出宫了,这些日子也培养些感情,也给她准备不少东西让她带回去,还有家里其他人的,带回去一并分了。
皇上是打一棒子,再给一颗枣。
选秀后没多久,就说皇长子到了该选伴读的年龄,让各家适龄的都报上来,当了伴读,不管怎么样,都能有份稳稳的前程,就算出头都比人家容易。
皇子选伴读也不是随便挑,家世,孩子本身的才能,都要一一考量。
这下,只要家里有适龄孩子的都动心了。
将目光放在大皇子身上时,就发现,还真是不简单,年纪虽不大,但在上书房的师傅嘴里,都说是天资聪慧,颖悟绝伦,都快夸成神童降世。
能在上书房当师傅的,不仅学识好,身上的官职也不低,看在皇子这个身份上可能会夸夸。
但能说出堪比神童的话来,就不会是只看在面子上,才说这违心的话。
既然后宫这条路行不通了,倒有人想着曲线救国,从大皇子身边下手,好像也是条不错的路,且,大皇子现在可没外家人能亲近。
明贵妃这里已经有了现成的地位和皇子,要是送自家姑娘进去,能不能出头另说,有没有那福气生皇子,那也是件玄之又玄的事。
这两者也都有好有坏,没有亲缘关系,总是隔了一层,皇帝就这么轻飘飘抛下一个消息,大臣们心里是波澜起伏。
挑伴读也是报上来才挑,还专门编成册子。
皇帝窝在华阳宫,还让齐姣过来一起看看,要选哪个做伴读。
那册子也不薄,和选秀的估计有的一比。
记的也很详细,身高相貌,亲缘情况。
之前长宁去上书房时才五岁,年龄不够,也没能顾的上伴读这事,就是几个小太监跟着就好。
看皇帝这样,估计是早就将这事给想好了,就等着现在派上用场。
没当皇帝多久,那帝王心机已经是一套一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