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问系统。
系统回答说:“这是基于2022年的市场价格评估得出的。”
杨建设点了点头,心中已经盘算起未来的种种可能性。
杨建设点头同意了这一估价,基于他所经历过的那个年代计算出来的结果确实可信。
无论如何,这个交易肯定划算,绝对赚大了。
他起身整理衣物,开始了新的一天,随后洗漱完毕,准备迎接新的生活片段。
餐点结束,员工们陆陆续续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而杨建设却没有工作的安排,他决定绕前院散散步。
就在这个时候,他注意到阎埠贵将一堆废旧的纸箱安置在自己的脚踏车后部。
“叁大爷,您这是要去哪里?”
杨建设出于礼貌随口问道。
阎埠贵微笑着回应:“准备去废品回收站,处理一些杂物。”
提到废品回收站,杨建设突然心中一动。
难道在废品回收站里也能挖掘到古董?昨 在思考寻找古董的途径时,绞尽脑汁也没有找到什么办法,如今听到叁大爷的话语似乎为他指明了方向。
于是他说:“叁大爷,我没有事做,让我陪您一起去废品回收站吧。”
“那真是太好了!”
阎埠贵应允了他的请求。
“走,一起来吧!”
接着,杨建设回到家中搜集了一些可以卖出的废旧物,将其加载到自己的脚踏车上。
不久之后,杨建设便与叁大爷骑上了各自的车辆前往了附近的废品回收站。
到达目的地后,杨建设让阎埠贵帮忙处理自己的旧物,而自己则在满是废品的地方寻找宝藏。
这间废品回收站充斥着各类废物,主要为铁屑、纸箱以及其他各种废弃物,似乎并没有瓷器或书法作品之类古老而珍贵的物品。
但正当他在细心寻找的时候,一处亮闪闪的物体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原来,那是一件尽管经过长期自然环境的侵蚀依旧显得光洁夺目的黄色铜鼎。
费了一番周折才把那鼎拿到了手中。
这只小小的鼎,直径不过手掌大小,造型精致小巧,三脚鼎立,配有双耳,显然是作为手握物件而设计的。
鼎的背后刻有铭文:大明宣德年制。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宣德鼎吗!”
杨建设心中一阵激荡,意识到面前的可能是国宝级别的文物——没错,这的确是一尊宣德鼎。
不同于一般青铜制品,宣德鼎是使用特别的风磨铜铸造的,其原料来自当时的锡兰(今泰国)进献的大明宣德时期的铜料。
历史上,宣德鼎是在明朝皇帝朱瞻基直接监制下铸造出来的。
由于特殊材料的稀少,总共也只有三千尊宣德鼎得以制作。
自明至清以来,这类由黄铜制造的鼎非常稀罕。
正因此,到了后世,一具宣德鼎的价值无可限量,最低价可达千万人民币起。
“鉴定一下吧。”
鉴定结论为:该铜制艺术品确系宣德鼎。
产自明朝宣德年间,预估值为1300万人民币。
得到这一鉴定结果后,杨建设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原来眼前的小铜鼎不仅是真正的宣德鼎,且极有可能价值连城。
“这小铜炉,你们这里卖多少钱?”
杨建设手持宝鼎向废品回收站的店主张口询问道。
店主瞄了一眼,说道:“这东西虽然是铜制的,但是按普通废旧物价格应该很便宜吧?确定要买吗?”
“那到底要多少钱呢?”
“五元。”
听到这话,旁边的阎埠贵目瞪口呆,急忙给杨建设使眼色,示意对方千万不要轻举妄动。
杨建设轻哼了一声,说:“老板,你做买卖怎么这么不真诚呢?现在的铜价还没超过两块呢,这个铜炉满打满算连一斤都不到,你就卖五块,也太高了吧,给我便宜一点吧。”
“那你出个价格?”
老板眉头一皱,没想到面前的年轻人竟懂得铜的市场价格,这可不是那么好应付的。
确实,虽然铜的价格不菲,但这香炉小巧得可怜,收购时只花了他五角。
“两块钱!”
杨建设稍微掂了掂香炉,果断地说。
这一声让老板的眼睛为之一亮,两块钱的价格意味着他会赚得更多。
老板眼珠子一转,“这可是成品香炉,你不能拿废铜的价钱来比。
最低也得四块钱才行。”
“我就给两块!”
杨建设平静回应道:“你也骗不过我,这小炉子又不能装酒水,也不能用来烧火做饭,就算我买了又能派什么用场?只是看着精美我才愿意买回去当作装饰。”
老板略作思考后回答:“三块钱。”
“两块!”
“两块半。”
“坚持两块!”
“成交!”
老板最后下了决心,“两块就两块。”
“建设,你……”
阎埠贵在旁边焦急起来,似乎要阻止,但被杨建设摆手制止。
“付钱。”
杨建设从口袋里摸出两块钱递给老板,后者满心欢喜地接过。
随后,杨建设问道:“老板,你们这里有没有类似的物件?”
“这种稀罕货不是常有的,十来年都难见一次。”
老板摇摇头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