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就季宇宁所知,在京城还真有这么一个特例。
那就是早年间,他记得的是在1962年,京城在西三环内的花园村建了两栋华侨公寓,这是正式对外出售的。是有产权证的。
这算得上是京城最早的商品住宅楼。出售的对象是那些海外华侨,出售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华侨的侨汇。
所以这两栋楼的售价并不低,而且是收取美元的。当时是按照每平米100美元这样的房价出售的。即便是最小的户型,100多平米的,房价也得是1万多美元。
这个年头,国内的个人手里是不允许持有外汇的,所以即便这个房子有人要出售,他还愿意收人民币,可至少也得1万多人民币,这1万多人民币对于现在的普通人来讲,还真是挺遥远的。
但对于季宇宁,这却是一个希望。
他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1万多人民币,那也就是大约10个月的收入。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得有人出售这个房子。前世他记得好像是78年底以后,那两栋楼原来的业主确实有因为出国而卖房的。
想到这里,季宇宁浑身仿佛都充满了干劲儿,他现在负重蹬车也不感觉累了。
骑到家,他在门口的传达室看见黑板上又有他的名字,这是又有信来了。
信是诗刊杂志社寄来的,还挺厚。他撕开一看,里面全是绿色的稿费单。这都是邮政汇款的取款通知单。而且大部分都是两块三块四块这样的数额。
信封里还加了一封信,他打开一看,是小张编辑写的,他说这段时间,发表在诗刊8月号的那7首诗已经有全国各地很多报刊杂志转载了,其中主要是各地的报纸的文艺版面在转载。
转载最多的诗是他那首远和近,转载次数竟然达到了20次以上,每次转载,转载的报刊杂志社都会给诗刊杂志寄来转载的稿费单,因为没有季宇宁这个作者的通信地址。
小张编辑在信里说,他曾经去过季宇宁的工作单位,没找到他。也给他家里打电话也没有人接,所以他就直接把这些天攒的稿费单一起邮寄给他了。
另外还有一大麻袋的读者来信,让季宇宁有时间去拿。
季宇宁心中大乐,他赶紧数稿费单上的数额。
一共84块。
他今天刚花出去60多块,这又收进来80多。这还多出来20多块钱。
这真的是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太喜欢这种来稿费的节奏了,一波接一波的,连续不断的。
进了家门儿,放下身上的一堆东西,季宇宁又马上投入到写作大业中。
他上周六答应京城文艺的约稿,还没有动笔呢。
刚刚他在路上,路过邮局看了一眼,9月份的京城文艺和诗刊都已经出来了,这两种杂志出版的日期是每月1号。
他知道这两个杂志社过几天还会给他寄一本样刊的,但他还是赶紧把这两种杂志都各买了三本。
他翻了翻,诗刊这一期登载了他的五首诗,分成两组。这样,他上个月投给诗刊的18首诗已经登出了12首,还剩下6首,估计会刊登在下个月的那一期。
嗯,诗刊这个月还得继续投稿,不能断货。
京城文艺这一期,不仅登出了他的组诗三首,还登出了他的一篇散文。
散文是登在知青生活的版面,是这个版面的头条。
这是他的作品首次登在京城文艺上,下一期还会有他的四首诗和一篇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