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们对服装的需要与日俱增,只要是服装都需要纽扣。
这玩意销量大,启动成本低。
永嘉桥头镇,中国纽扣之都。
82年虽然还没有成立纽扣市场,但是已经有数家生产厂家。
赵胜利把自己身上的钱,拿出百分之九十,用来进货。
他准备一路向北走,一部分直接零售,再找服装厂推销推销,没准还能搞个大单子。
交通,是摆在生意人面前比较大的一个障碍。
长途汽车班次很少,很多地方不能直达,还要倒车。
信息,交通闭塞,对做生意的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一旦你发现一个空白,就能快速获利。
裁缝店,服装厂,包括集贸市场,农村大集,都留下赵胜利的身影。
长期在外面,住旅馆费用就显得特别高,赵胜利借宿过农户,在车站过夜也是常态。
这天在金华长征服装厂门口,赵胜利看到一个小伙子,也就十七八的年纪,个子不高,操着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
赵胜利是第二次来,这家厂规模挺大,只是这门不容易进。
“你好,你是在这里上班吗?”赵胜利问来人。
那人摇摇头。
“我是纽扣厂的,来推销我们纽扣。”
“是吗?那咱们是同行,我也是来推销纽扣的。”赵胜利乐了。
“你是哪个厂的?我说不定认识你们厂长。”年轻人虽然脸庞还有点稚嫩,但是说话动作都很老练。
“我是不是厂家供销员,服装厂看好哪种,我再去厂里给他们进货。”
“是吗?这家厂比较难进吧?我是来了第三次来。”
“对对,不过越是难进,机会越多,说明别人也没机会。”赵胜利看着紧闭的大铁门。
“不错哦,你这个思路和我一样。我最喜欢的就是啃硬骨头,越是难进的门,我越要进去。我叫邹诚剑,三水县服装纽扣厂的。”
赵胜利伸出手和邹诚剑握握手:“我叫赵胜利,老家是北方的。”
“赵大哥,我们去前面坐一下,我觉得你的想法很对我的口味。”邹诚剑这人倒是豪爽。
“好呀。正好聊聊这纽扣生意经。”
两碗大肉面,一人一杯白酒。
两人找个小饭店,一边吃一边聊。
当赵胜利知道,面前这个年轻人就是纽扣厂厂长的时候,还是吓了一跳。
“你没有20岁吧?”
“没有,刚满十八。”邹诚剑笑着说道。
“乖乖,厉害,太厉害了。你以后绝对能成大器。”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倒是丝毫不谦虚。“赵大哥,以后也可以推销我们厂的产品,我给你最优惠的价格。一会给你拿一些样品。”
“好的,好的。这个肯定没问题。”
邹诚剑经常跑义乌,这里云集了各地的小商小贩,逐渐有成规模的趋势。
在他指点下,赵胜利要去未来的全球小商品集散地看一下。
这时候,距离赵胜利离开家,已经一个半月。
他兜里的钱,刨去路上各种开销,现在有489块多。
1982年 4月 15日,赵胜利怀揣着满心的憧憬踏入了义乌这片土地。
刚一落脚,便被眼前热闹非凡的景象所震撼。
街道上,形形色色的人们穿梭其中,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编织成一首充满烟火气的乐章。
而那些来来往往的三轮车,更是这乐章中的灵动音符。
车夫们熟练地骑着车,车斗里堆满了刚进的货物或是即将送往别处的商品,他们高声吆喝着,在人群和商铺的缝隙中灵活地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