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亭书一直挣扎,直说自己可以帮爹娘伸冤。
两个大人见状,连忙上前让这位大嫂冷静,也让亭书不要着急,有什么事,都回家再说,在县衙前说这些事总是不好的。
蔡大娘一拍脑袋,她怎么这么傻,在县衙前说这些事,那还怎么带得走小四?
王明知道事情严重,于是唤来家仆,牵来马车,往蔡家赶。
有马车,到蔡家就非常快了。
蔡大叔打听回来,把什么东西都收拾好了,只等到蔡大娘带回亭书,就连夜把四个孩子送往京城。
没想到,门被打开,进来了四个人,除了蔡大娘和亭书还有两个大人。
顿时蔡大叔警铃大作,现在他已是惊弓之鸟,只喊亭书快跑,亭书拦住蔡大叔,告诉他,这两位的身份,他们都是好人,不可能会害自己。
王明也上前说明来意,虽然只见了一面,但他对这孩子实在喜欢,事关人命,他也要帮上一把。
而李考官是看着这孩子怎么考过来的,也对孩子十分怜惜,如果他的父母真的没有杀人,他要帮他一起申冤,总不能让不到十岁的孩子自己忙这等事。
蔡大叔听了他们的话,放下戒备,请两位进屋,大家一起商量办法。
家里的三个孩子不知道大人都在忙什么,只坐在旁边,神情有些无措,而芙蓉看见了亭书,就有了主心骨,说什么都要靠着李亭书坐。
现在不是纠正这些小事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在意。
天黑了,蔡大叔把灯点上,请两位先生上坐。
李亭书对王明和李考官行礼:“真是抱歉,本想让两位先生来我家用些好饭,谁知道发生这样的事,只好请两位随便用些粗茶淡饭,等事情结束,亭书再和两位道歉。”
这孩子家里发生这样的大事,还很冷静,还十分有礼,两人都觉得收他为徒是十分正确的决定,孩子这么懂事,父母也一定不差,他们开始相信亭书的父母没有杀人了。
知道蔡公公去打听消息了,在等待蔡大娘做饭的时候,亭书请他详细道来。
王明听到点月坊三个字时,想起来了,张心月就是点月坊的老板啊。
他对李亭书说:“原来你就是点月坊老板的儿子啊。”
李考官听了有些奇怪:“怎么?你认识点月坊的老板?”
王明有些尴尬,他摸了摸鼻子,和李考官解释:“那日我从书院休沐回家,正好路过点月坊,闻到豆腐香,想买一块,听到点月坊老板在讨论做诗,就想用肚子里的墨水换块豆腐,那老板邀请我回家教授他的儿子,你也知道我这人有股子傲气就拒绝了,没想到老板的儿子是亭书啊。”
李考官没想到还有这等奇事:“这不是巧了吗?”
王明点点头:“是啊,真是缘分啊,那豆腐我也吃过,并没有什么怪味,反而带着一股豆子的清香。既然生意这么好,怎么会害人呢?明铮啊,我们得帮这孩子的父母伸冤啊。”
明铮是李考官的字,李考官也觉得应该这样,他对王明说:“你说的对,孩子出息,自己又有小生意做着,为什么要害人呢?这说不通啊,我们要合计一下”
他继续和亭书说:亭书也先不要着急,我清楚,刘县令一般没有证据不会用刑,今日晚了,等明日我们再去找找证据。”
王明也安慰蔡大叔:“您也不要着急,越急越出错,我已经收亭书为徒了,这事我管定了!”
蔡大叔没想到亭书会认识这么厉害的人,于是他放下心来,和大家边吃边研究该怎么营救李冲夫妇。
…………
李冲和心月被捕头带回县衙,关在牢里。
两人穿着犯人的囚服都有些狼狈,看着双方的惨状竟然还笑出声来。
他们一开始心里确实慌乱,但自从进了牢,反而冷静下来了,他们都清楚这是怎么回事,虽然自从进了牢,两人没有再说过话,但心里都明白了。
也不知道小四现在好不好。
他们在县里做了这么久的生意,没有人和他们发生过冲突,唯一和他们有仇的只有那家人,八成,不,十足十是那家人做的!
两人叹口气,本以为出了村什么都好起来了,没想到那家人这么狠,居然杀人栽赃。
可他们没有证据,怎么脱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