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听后点头称赞道:“看来朕这个堂弟武力不俗,四叔的二子确实有乃父之风。”
听到朱允炆的夸赞,徐辉祖咬了咬牙面色凝重地说道:
“陛下,燕王三子各有特点。老大虽然心宽体胖,看似人畜无害,实则腹中锦绣,心中有沟壑,善于谋略。
老二鲁莽易怒、狂妄自负、性情凶悍、好勇斗狠,但武力过人,是军中难得的悍将。
唯独老三此人,看似胆小怯懦,实则善于隐忍。”
朱允炆听后沉默片刻,然后感慨道:“看来四叔这三个儿子都是人中龙凤啊。
他们各有特点,各有优势,他们都是我皇室的麒麟子啊。”
此时,徐辉祖站在朱允炆面前,面色凝重,似乎有万千思绪在心中翻涌。
他张开嘴,却又似乎有什么难以言说的顾虑,使得话语在舌尖上徘徊,最终化作一声叹息。
他紧咬牙关,似乎在为自己的决心打气,终于,他深吸一口气,决然地抬起头,对朱允炆说道:
“陛下,请恕罪,臣有言不吐不快,”
“哦?爱卿畅所欲言,论起私交,朕还要叫爱卿一声叔父,怎能怪罪爱卿呢?”
朱允炆说完,挥了挥手,大殿之中的宫女、太监全部退出了大殿。
徐辉祖听到朱允炆的话,起身谢礼,直言不敢,随后坐下说道:“
臣曾亲眼目睹过燕王卫的风采,那些本是朝廷经制之兵,如今却已被燕王收服,宛如他的私人武装,唯其马首是瞻,如同臂使。”
说到此处,徐辉祖顿了顿,似乎在整理思绪,又似乎在观察朱允炆的反应。
他继续说道:“显而易见,如今的燕王卫,只知道有燕王,而不知有陛下。
这虽然只是燕王一家的情况,但臣经过遍查奏报,派人实地勘验,发现其他几位藩王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臣认为,藩王们在外手握重兵,长此以往,恐怕并非国家之福,亦非天下百姓之福。
因此,陛下应当早日下定决心,采取措施应对,当下执行削藩之策,以靖四海。”
朱允炆听罢,脸上露出惊讶之色,他看着徐辉祖,似乎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疑惑地问道:“噢?爱卿也认为现在应该执行削藩之策吗?爱卿以为此时的时机是否成熟?”
在惊讶之余,朱允炆的心中也不禁泛起一阵波澜。
心中一阵的好笑,那个一板一眼的徐辉祖如今,也开始知道媚上了?
他暗自思量,昨天召燕王入京,或许让徐辉祖产生了误会。
朝廷想要借此机会扣押燕王,进而实施削藩之策。
因此,让徐辉祖产生的误会,作为大明最重要的军方代表,要表明态度的,所以才表忠心,并表达对皇帝的支持。
朱允炆不相信,徐辉祖的能力,不会看不到如今不是削藩的最好时机。
如果徐辉祖真的认为此时削藩是明智之举,那么他早就应该站出来支持了,而不是等到现在才表态。
朱允炆对徐辉祖的历史表现有着一定的了解,知道此人其实并不差,只是性格使然。
加上自己对他的不信任以及齐泰、黄子澄等人的离间,才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
因此,朱允炆在心中暗自告诫自己,不能仅凭一时的表面现象就对徐辉祖下结论,而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