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听完严震直的方法,觉得这只是解决了,民间缺少工匠的问题。
但是他还是忽略了制度的问题,如今正因为工匠的地位低下,受制于这些个贪官胥吏的盘剥。
从而求告无门,这才是现在工匠待遇的根本问题。
如果按照严震直的方法,的确会增加工匠的收入,但是这些收入会到工匠手里么?
朱允炆心中不抱着希望的,到时候工匠的生活水平,可能更惨。
因为这其中的利益更大了,这些个人一定会想尽办法,逼迫这些工匠拼命的干活。
同时,还会影响官府的事务进展,因为给官府做工是免费的,这其中并没有油水可言。
“老大人,这方法只是治标之举,就像刚刚卷宗之中,出现的这些贪官胥吏。
这次是我们发现了被抓了,那么以后呢?
同时,这些工匠因为放开了,官府专有的限制,他们获得银钱的更多了。
这些东西不会引起别人的觊觎么?”
“陛下圣明,倒是老臣考虑欠妥。”
“朕觉得,全部进行匠籍制度的改革,会迎来强大阻力。
不若我们利用现在的这件事,进行局部的改革试点。
就从营缮司的职能上面进行一个试点,同样还用老大刚刚用的办法。
只是,限制营缮司主官的权利,让整个营缮司的工匠,选举一些有能力,德高望重的大匠。
组成一个长老团,从而跟营缮司的主官,形成一种制衡。
这样以来,技能保证营缮司的官员,依旧是朝廷选派。
同时也能保证,工匠在遇到不公待遇的时候,有能力去制衡官员的胡乱作为。
不知,老人觉得这个方法如何?”
“陛下圣明,此计甚妙!老臣,觉得可以一试。
只是这长老团,如何管理?”
“长老团的人选,是工匠们自发选举的,属于非官方组织。
只是给他们一个可以直接对话,工部尚书的权利,就是开通一个沟通渠道。”
“如此老臣明白了!这样以来,就能防止这些个官员胥吏胡作非为了。”
“然而,这些只是暂时之举,于朕心中的工匠改革,相差深远!”
朱允炆叹息一声,眉头紧皱的说道。
“还请陛下赐教!”
“老大人,以为工匠的这种传承制度,有问题否?”
“自古以来工匠的传承,都是如此!
父传子,师傅传徒弟,但是大多的情况都是,父传子。
不过,老臣发现这种传承之中的弊端,那就是很容易断了传承。
自古以来,因为传承的问题,消失的技艺不知凡几。”
“是了,此乃朕之疑虑所在。这般封闭式的传承,致使我中华丧失诸多技艺。
故而,朕极欲改变此现状,深思良久,偶得数法,老大人且来参详一番。
其一,对于工匠技艺之保护,工匠向工部贡献技艺,可获若干奖励。
同时,工部因使用这些技艺产生经济效益后,可给予工匠分成,如此便能保障工匠之利益。
其二,召集一批经验丰富、能力卓越之工匠,制定行业生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