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的承包价是每平方八块钱,两个大棚都是八十米长八米宽,算下来,一年的承包费就是一万零二百四十块,现在的情况比较特殊,你若是不愿意按年承包,按月承包也是可以的。”
李振华开始给他算账。
两个大棚,一千二百多个平方,每年只需要一万出头的承包费?
这一笔承包费已经不是低了,而是非常非常低了。
周成蹙眉道:“最高承包价是多少?”
他不想占村里的便宜,主要还是对自己能赚到钱有信心。
李振华道:“理论上来说,没有最高承包价。”
“我去了解过行情。”
周成道:“按理说现在的承包价普遍都在二十块左右,咱们还是按市场价来算吧。”
“那可不行。”
李振华摇头道:“我们村的大棚哪里能和人家的比?”
他见过讲价的,却没见过反向讲价的。
“二爷爷,你看这样如何,还是按二十块来算吧。”
“不行不行,太高了。”
两人讲了一番价格,在周成强烈要求下,最终将每平方的价格定在了十六元。
李振华感到有些过意不去,叹气道:“小成啊,我知道你是故意想多给村里一点钱。
唉,这本来是我这个村长的责任,是我这个做村长的无能啊,辜负了大家的信任,你看看,现在交通也变好了,村里的情况早就该得到改善了才是,可居然还是老样子,还越发艰难了……”
怎么还内疚上了呢?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清泉村临近十万大山,主要的经济来源自然要靠山货来支撑。
村民不仅会自己种植山货,也会时常去山里采集。
按理说,现在国家的经济环境变好了,山货也涨了价,他们这些靠山货为生的山民的经济状况也该有所改善了才是。
然而,并没有。
至少清泉村这里没有。
说起其中原因,还与他那老父亲有着一定的关系。
正所谓同行是冤家,其中一家做大,必然会对别家有影响。
在山货这个行业中,老父亲经营的山货铺子,在蓉城及周边一些区域,几乎成一家独大之势,收拢了近八成的生意。
不仅和本地绝大多数餐饮业达成了长期供货合作,他还到各大农贸市场开设了专卖铺子。
再加上他这些年兢兢业业的经营,名头也确实打了出去,至少在本地已颇有名气,算是做到了物美价廉,其他山民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生存空间了。
山货铺子最初的进货源在王家寨那边,被王龙两兄弟把控着,整个王家寨的人倒是因此个个都富得流油。
原本,他们也和山泉村的山民一样,会进入十万大山去采集与种植,后来随着山货铺子的做大,需要的货源的增加,他们干脆当起了二道贩子,到周边其他村寨去收购,且仗着掌控着销路,把价格压得极低,让周围的山民们苦不堪言。
这就是清泉村的村民不待见周建国的原因之一。
在很多村民看来,他或许就是一个胳膊肘向外拐的白眼狼。
周成却知道老父亲其实也有很多无奈,本就是合伙做生意,王家兄弟又那样强势,再加上还摊上那样一个老婆……
“还有一件事。”
不去谈这个话题,周成道:“大棚里面种的那些小白菜……”
比起大棚来,其实里面的那些小白菜才是他现在最想要的。
“都是我种的。”
李振华打断道:“也不值什么钱,就送给你了,随便你怎么去处理吧。”
“这怎么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