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圆犹豫了再三,还是没有掏出钱给年琳的家人。财帛动人心,她怕他们会追问钱的来历,自己不想再编谎话欺骗任何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吧!
丁圆还担心明天他们把她送去羊城的孤儿院,自己好不容易从羊城混上来深城的火车,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他们把她送去。
转头又一想,不对呀,这里离羊城那么远,他们怎么可能会送自己去羊城呢?最大的可能是送自己去镇上,丢给ZF,让ZF的人送自己去孤儿院。
许是年琳家人统一了丁圆的去处,他们各自散去。
此时,丁圆和年琳才发现饿的心慌。年琳还是早上吃的早饭,丁圆比她好一点,快中午的时候吃了三个素包子。
“阿圆,饿了吧,阿姐带你去吃饭。”
年琳牵着丁圆的小手,触摸到她手上厚厚的茧子,心里又难过起来。妹妹比阿圆还大一些,在家里也干活,手心里都没有阿圆的茧子厚。
阿圆是吃了多少苦啊!
厨房里黑黢黢的,在昏黄的油灯下,到处都是烟熏火燎的痕迹,一看就知道有些年头了。
整间厨房大约有丁圆家的堂屋那么大,十二三个平方。一进门的位置摆着一张四方桌,桌子上只有一碗菜粥,看样子是晚上年家给年琳留的。
桌前放着长凳,两边墙根排放着椅子、独凳。厨房最里面砌了两眼柴火灶,灶台的正对面放着一个竹制碗厨,碗厨旁边还有一口大水缸。
“阿圆,快坐,阿姐去拿碗,咱俩分着吃。”
丁圆看着不大的碗,心想:这碗菜粥一个人都吃不饱,还要分着吃,品尝味道吗?
趁着年琳转身去碗厨拿碗的时候,丁圆毅然决然地从空间里拿出两个大馒头,菜粥就馒头,应该够吃了吧。
年琳拿着碗筷过来的时候,发现饭桌上多出两个白面大馒头,比镇上唯一那家吴家包子店里卖的包子还大,比自己曾经交公粮时路过的国营饭店,看见里面的馒头还大。
这么大的两个馒头,阿圆是从哪里拿出来的?
“年琳姐,这是我在镇上买的馒头,揣兜里揣忘了,现在刚好咱俩一人一个。”
年琳眼神复杂地看了一眼丁圆,没有追问。
“好呀,我长这么大,还没吃过白面馒头呢?”
......
年琳没有说谎,他们这边只有水稻,没有小麦。面粉在他们这里很珍贵的,不是一般的穷苦家庭能吃得起的。
年琳家的生活在村里还算好点的,中等家庭吧。她们家多数的时候都是喝粥,各种菜粥、杂粮粥。春天的时候基本顿顿都是野菜粥,吃的人眼都绿了。
节日的时候,特别是过年的时候,家里也会做点杂粮馒头。
不,他们做的不叫馒头,叫粑粑、糖糕、板子、还有窝窝头等。
粑粑、糖糕、板子都是米粉做的,板子是南方特有的一种小米(种的很少,主要是产量低)磨成粉,有糯米的黏性和米香,喜欢吃糯米的人一定非常喜欢吃。
窝窝头不像北方的窝窝头用玉米面制作,这个时期的南方窝窝头什么粮食做的都有,比较杂。基本上是家里有什么就用什么做。
比如:木薯粉、红薯粉、山药粉、芋头粉、板栗粉,(这里的板栗粉多数都是野生的板栗磨成的粉)当然还有玉米粉等。
丁圆上辈子就听人说过,吃在广东。人人都说是因为南方气候原因食材比较丰富,还有就是这边的饮食文化比较悠久,经济繁荣的原因。
丁圆私以为这些原因只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南方曾经是历史上很多朝代作为流放犯人的地方。
流放的犯人来自全国各地,他们饮食不同,习惯不同,汇聚在此,日积月累,日新月替,经过了很多年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吐故纳新,才成就了吃在广东这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