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当天,他早早地来到了考场,他的手中拿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那是他在CNN实习时的伙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点点不易被人察觉的紧张,但更多的是自信和对未来的期待。
考试开始,他迅速地浏览了一遍题目,然后开始答题。他的文字流畅而有力,他的观点独到而深刻。一试的考题,基本是新闻理论,傅思远很快就答完了。
三天后的二试,是主观题,要求考生们现场采访,并完成写稿。当天的考题是:“调查你所在城市人口的收入差异,要求有实际的例子。”
张晚晴和大多数考生一样,去了本市的人才市场,就回来写了稿件。而傅思远,除了去人才市场、大学,还去了一个地方,是大家都没想到过的,那就是位于菜市场旁边的一个废弃天桥下。
你们一定觉得奇怪,他为什么要去那里?那是因为,他回国后,为了了解城市的面貌,自己骑着单车穿梭于城市。有一天,他发现在城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旁边,有一个废弃了的天桥,天桥下面每天聚集了好多人。这些人都是雇佣工,他们没有学历,无法去人才市场找工作,有的不识字,也不会在网上找工作,只能每天在天桥下等着雇主前来。傅思远发现,这里的雇佣工大多是日结工资,干装修、打零工的人比较多,老百姓送了他们一个称号,叫“游击队”。
傅思远的稿件被面试官看了以后,不用说,又得到了最高分。报社担任此次面试官的老师,对这个年轻的小伙子简直刮目相看。他们以为他是海归,对城市不了解,没想到他这么细心。连张晚晴都甘拜下风了。
“这些题目,对我来说,太简单了,不过是小试牛刀。”傅思远对于自己得了第一名,并不惊讶,相反在这一刻,他充满了自信。
在最后的面试环节,面试官问傅思远:“你不是已经顺利进入到梦想的CNN里实习,并且通过了实习期,马上就要转正,成为一名正式的CNN记者了。为什么此时,你选择辞职,回到中国?你不觉得,这样做很可惜吗?”
傅思远想了一下,回答道:“在别人看来,的确很可惜,但我不后悔我的选择。选择离开CNN,回到中国发展,有两个原因,一是在那里,有无法逾越的种族歧视和不能言说的所谓灰色地带;二是我是中国人,学成归国,报效祖国,是应该的,国家也需要我这样有海外工作经验的年轻人。”
傅思远的回答,简直可以说是滴水不漏,面试官对于这样的答案也很满意,又给了他一个最高分。
最终,他连闯三关,以遥遥领先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他知道,这将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新起点。
考试结束后,傅思远在成绩单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第一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满意,但更多的是对未来的期待。
他的目光落在了成绩单上的第二名上——张晚晴。他听说过她,她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一个他将来最可能、也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他的内心充满了好奇:“张晚晴,她会是一个怎样的对手?”
他开始阅读张晚晴的作品,试图从中找到她的写作风格和思考方式。他发现她的文字细腻而深刻,她的观点新颖而独到。他觉得张晚晴,也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同行。
傅思远,没有想到,以后,他会和张晚晴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感情纠葛。就像,张晚晴,不会想到她和傅思远会有故事发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