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建成半个月后,一场秋雨过后的清晨,斥候来报说在山下发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流民队伍。
"有多少人?"李铭放下手中的兵书问道。
"至少有五百人,男女老少都有。"斥候回报,"看样子是从北边逃难来的。"
李铭立即召集吴用和李阳商议。现在山寨里已经住了将近六百人,再来这么多人,粮食和住处都是个问题。
"依我看,可以收下他们。"吴用分析道,"这些流民中肯定有不少能人,正是我们扩充实力的好机会。"
李阳也表示赞同:"而且现在正是秋收时节,多些人手帮忙收割粮食也好。"
李铭点点头:"那就去看看。张义,你带队下山,把那些流民请上来。记住,要以礼相待。"
很快,一支队伍就把流民们带到了山寨门口。李铭站在寨门前,仔细打量这些人。确实如斥候所说,大约有五百多人,大多是些农民模样,也有一些看起来像是商人和手艺人。
"诸位乡亲!"李铭高声说道,"这里是清风寨,我是寨主李铭。看诸位风尘仆仆,想必是逃难而来。如果不嫌弃,就在我们寨子里暂住下来吧。"
流民们面面相觑,随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走出来:"多谢寨主好意。只是我们人多,怕给寨子添麻烦。"
"不麻烦。"李铭笑道,"寨子里地方够大,只要大家愿意出力干活,就都是自家人。"
老者眼圈一红:"寨主真是好人啊!我们这些人,已经走了十多天了,好些地方都不敢收留我们..."
"别说这些了,先进寨子休息吧。"李铭挥手道,"张义,带人去安排住处。"
就这样,五百多名流民被安置进了山寨。李铭让吴用负责登记造册,详细记录每个人的来历和专长。
"大哥,查清楚了。"晚上,吴用拿着册子来报告,"这些人大多是从冀州逃来的。说是那边已经打起来了,太平道的人占据了几个县城,烧杀抢掠,老百姓没法活了。"
李铭皱眉:"冀州都已经乱起来了?看来太平道的势力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
"是啊。"吴用继续说道,"不过这些流民倒是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人才。其中有三十多个青壮年自愿加入队伍,还有十几个手艺人,比如铁匠、木匠、织工之类的。最有意思的是..."
"哦?还有什么特别的人才?"
"有个叫赵普的,原来是县学的教书先生。他说愿意在寨子里办个学堂,教些孩子读书认字。"
李铭眼睛一亮:"这个好!现在寨子里确实需要这样的人才。让他明天来见我。"
第二天一早,赵普就被请到了议事厅。这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虽然衣着褴褛,但举止文雅,一看就是读书人。
"听说先生想在寨里办学堂?"李铭直接问道。
赵普拱手答道:"正是。在下虽然学问不高,但也读过几年书。看寨子里有不少孩子,若是不识字,将来怎么办?"
"先生高义。"李铭赞道,"这样吧,我让人收拾一间大房子做学堂,再找些笔墨纸砚。就请先生辛苦一下,教这些孩子读书认字。"
赵普大喜:"多谢寨主!不过..."他犹豫了一下,"这些文具可不便宜。"
"这个你不用担心。"李铭笑道,"教育是百年大计,花多少钱都值得。"
就这样,山寨里很快就有了一所学堂。不仅孩子们可以去读书,就连一些年轻人也去听课。特别是那些世家子弟,更是经常去和赵普讨论学问。
与此同时,其他流民也都安顿下来了。李铭让那些会种地的去开垦新的田地,让手艺人各施所长,制作些生活必需品。
"大哥,你看这个如何?"一天,张义带着一个年轻铁匠来见李铭。那铁匠拿出一把改良版的长刀,"这是王铁匠的徒弟鲁小方打造的,比普通的刀要轻便多了。"
李铭接过长刀仔细查看,发现这把刀确实有独到之处。不仅分量适中,而且刀刃的弧度很特别,特别适合劈砍。
"不错!"李铭称赞道,"小方,你跟着王师傅学了多久?"
"回大人的话,学了三年。"鲁小方憨厚地笑道,"不过最近才学会这种打造方法。"
李铭点点头:"好,以后你就专门负责打造兵器。要多琢磨,争取打造出更好的武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