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东忙西忙,乱糟糟过了三天日子,鲁大匠来找李俊:“少将军,教场和马场都改造好了。”
嚯,李俊一听,立马拉着鲁大匠往外走:“快带我去看看!”
来到花园门口,原来的匾额早已摘走交给老秦叔,花园门的样式一改之前的精致小巧,改为竖直无横梁的宽阔样式,上联处挂着木匾写着“朔方军”三个大字,下联处的木匾依尺寸写了“镇北营”。
李俊满意点头,不错不错!
进入教场,李俊顿感豁然开朗。除了只在教场西侧留了一个高台,其他皆已夷为平地,甚是开阔平整。
再往里走,进入马场。
只几天不见,竟然宽敞了好多,怕是两三倍都不止。更难得的是,竟然在马场一端立了好多木桩,一看便知道是为栓马用的。
“鲁师傅有心了!”李俊郑重抱拳行礼。
鲁大匠坚辞不敢受礼:“还要多谢少将军如此信重我等贱民!”
至此,镇北营新军的操练,终于可以提上日程了。
李俊叫上鲁大匠回到大院,又派铁军和大个儿去府衙找贺鲁将军。现在万事已具备,只等贺鲁将军的战马和教头入场了。
铁军和大个儿已经很好地适应了校尉亲卫的身份,到了府衙也就算是挂过号的人物了。李俊但凡有需要跑腿儿的事情,多半都交待给二人去办了。
大家都要尽快适应新的角色和分工了。
接下来,李俊要和鲁大匠谈一谈有关五个大院施工改造的问题了。
李俊把高低铺的草图拿出来,铺在炕几上让鲁大匠看。
鲁大匠再一次让李俊见识到了,什么叫“术业有专攻”。
看着草图目不转睛,鲁大匠不住地啧啧称奇:“好一个精妙的床铺!”
看鲁大匠已然心里有数了,李俊把自己的构思,尽可能详细地讲给对方。
接下来的营舍改造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现有房屋加以改造,整合规划现有空间,以扩出新的铺位;另一部分则是利用现有空地和过道院墙,重新修建新的房舍。
对现有房屋的改造,其实很难有太大的成效。毕竟改造是一码事,现在住人也是一码事。空屋子自然随便折腾,但有人住着的屋子就不一样了。
而且,后续要为五个大院能容纳下五百人住宿做打算,这足足比现有大院的居住人口翻了一番还多,光靠建土炕是绝对不够的。
所以李俊提议:所有新建的房舍,里面全部摆放高低铺,每个屋子至少能保证容纳下十六个人。而原有大炕的房屋,全部拆掉连锅灶,用大炕顶满空间,居住人数从现在最多住七人扩为至少能住十个人。
李俊计算过,只有这样改造,才能保证五个大院安置下五百人居住。
鲁大匠静静听李俊讲完,默默沉思着,不时会皱一下眉头,明显是考量和计算着什么。
良久,鲁大匠问道:“如此一来,房舍内的取暖作何安排?”
李俊告诉鲁大匠,他已有过这方面的考量。
比如说连锅灶改为大炕,其实只是取消了烧水煮饭的功能,再把锅灶整体拉长,只留下一个送柴和取灰的碳口即可。
鲁大匠听后又是一阵思索,然后点了点头,貌似可行!
李俊接着说新建的房舍,大炕自然是不能起了,那就在不摆床铺的靠墙处,建个壁炉出来,把烟从屋顶排走。
接着大致比划了一下何为壁炉,把鲁大匠听了个津津有味。
其实,唐朝时北方气候温润,冬季远不如后世寒冷。再加上这个时代的生活条件所限,人们普遍比后世耐寒。更何况经过李俊的规划,一间小屋里挤进去十几号人,而人天然就是发热体。所以综上所述,解决冬季的取暖问题只是尽力为之,虽说不上可有可无,但也属实不用着上纲上线。
鲁大匠反复思考论证,对李俊提出的办法进行了适当取舍和改良,终于在心里拟出个施工的章程,便和李俊告了辞,回去布置人手了。
鲁大匠的意思是,趁着天还没冷,先利用空地把新房先盖好。泥瓦匠负责起新房,木匠着手打造高低铺和门窗,两队人手齐头并进,早日把新房舍完工。
然后,在新房舍里使劲儿烧几天壁炉,把屋里的潮气排干了,镇北营众人先挪到新房舍住几天,工匠们再腾出手来,集中改造原有房舍。
原房舍大炕的改造,主要是泥瓦匠干活,那么在这个同期,就能把大量的木匠调往大库干活。
无论是大库改马棚,还是大库改营房,亦或是大库改粮库和武库,基本都是木匠的活为主。
而泥瓦匠在改造完土炕以后,再去大库查漏补缺,把该补的活补上,这样就能保证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把所有项目全部完工了。
李俊听完鲁大匠的安排,越发坚信找对了人。
正在二人商讨出个结果的时候,铁军和大个儿从府衙回来了。
他们告诉李俊,贺鲁将军会安排人手,明天一早把二十匹战马和一应配套物资送到马场。
至于操练队伍的教头,说只要提前一天打个招呼即可。
李俊再派出铁军和大个儿二人,通知全营,于次日上午巳时到马场集合。
翌日清晨,巳时。
有过之前的经验,大伙这次全部都按时抵达了马场,并按照新的编组,骑兵队和步战队等,全都各自归队。
上次来的时候,马场里站二百人显得满满堂堂。这次再来,二百人站在场地中间,四周竟还显得空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