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入心的人,如果遇到,一定要珍惜,因为有时候一次交错就是一生。
晓晓从小对妈妈的强势逆来顺受,她已经习惯了屈服于她的专横与淫威。言语上从不敢反驳,行事上从不敢反对。因为父亲不上进过日子得过且过,她从小就看到妈妈的辛苦和被现实逼出来的泼辣,她也心疼她的妈妈。虽然老是挨打,但是没有不爱妈妈的女儿。晓晓妈还得意洋洋的对人说“家的打得团团转,野的打得满天飞。”晓晓从来没有怨恨过妈妈,连想都没有想过,更别说不听话忤逆她。
更因为没儿子的家庭在村里低人一头,晓晓从小就很听话,出去打工每月寄钱回来也是要争口气证明女儿不比儿子差。尤其是她爸爸出门一去不回后,这个家就只有母女三人了,妈妈变得更加歇斯底里气病了,妹妹还小,晓晓就更不敢惹妈妈生气了。
可惜的是她妈妈不懂晓晓的心思,也看不到晓晓的善良,她只觉得是自己厉害,能管得晓晓百依百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高层次的人在低层次的家人面前会被内耗得精疲力竭,甚至是生命!
晓晓妈看上那个男娃在家开农用车拉活,有手艺。因为上面有两个哥哥,家里愿意让他出来做“倒插门”。晓晓要出去打工,她爸爸又杳无音讯,媒人拍胸脯她家的所有地里的重活男娃包了。那家伙也会见风使舵,不失时机的当即摸了四百块给晓晓妈做见面礼。在那时候见第一面一般是给六十和八十,一百都很少。晓晓妈见男娃如此慷慨有眼力见,喜得眉开眼笑。这事就算定下来了。
晓晓对对方没有一点感觉,特别是那男娃斜着眼睛看人让晓晓很是反感,可是她是没有发言权也没有决定权的。她妈妈把她拽到里屋恶狠狠的威胁,不同意就不出门了,在家边种地边相亲直到定下为止。可是那时候打工的年轻人都是年底才回家,晓晓连选择的机会和权利都没有。
妈妈留他们吃饭,晓晓木然地坐在灶前,看着红红的火苗舔着锅底,她觉得她的心像架在火上烤一样,疼痛而绝望。她在外面也不乏追求者,可是都拒绝了,她心里藏着个人。那个第一次见面就不嫌弃她满头黄水疮的男孩,那个帮她找草药的男孩,那个满眼的关切和心疼,满眼怜惜的男孩,那个善良而温暖,身世坎坷的男孩。。。
看着他来看着他走,虽然不到两年他又回老家了,那些有他的记忆足以温暖一生。她多想告诉他心里话,可是她很自卑很胆怯,她妈妈从来都对他和他妈妈带有歧视和偏见,张口闭口就是“疯子”,让她很难过。所以她不敢表白,更不敢让妈妈知道。而且,她是要留在家招上门女婿的,没有几个男生愿意做“倒插门”。她怕妈妈会看不起他伤害他。
没想到这次回家竟意外见到来看月季的志军,晓晓好高兴。好几年没见了,他也长大了,再不是当年那个被坏小子们欺负的小男孩,成熟、稳重、睿智,笑容还是那么温暖。可是那隐藏在笑容背后的沧桑和疼痛只有晓晓能懂。她见过他在失去母亲后悲痛欲绝的样子,见过他带着弟弟妹妹孤苦伶仃的跪在妈妈坟前的绝望,见过他的眼泪,见过他的悲伤,见过他奔波的脚步,见过他孑然不屈的背影,见过他历经磨难仍心怀悲悯的善良。。。
这个男孩,在晓晓梦里百转千回,多想抚慰他沧桑的心,多想一生与他相伴相随。多少渴望多少期许,梦里梦外两断肠。晓晓没有勇气追求爱情,自己那样的家那样的妈妈,她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她怕因为自己再给他带来伤害,给他本就伤痕累累的心上再撒盐。甚至怕自己妈妈诋毁他的妈妈,虽然他妈妈已经不在了。一句“疯子”似刀子先伤在晓晓的心上,她又如何敢再让他受伤!
她也不知道他喜不喜欢自己,如果不喜欢,只怕朋友都没得做了吧?如果他也喜欢自己,如果妈妈肯放她走,晓晓愿意跟他同甘共苦风雨同舟。
而知道他去了煤矿,晓晓由衷的替他高兴,终于走出去了。但是她又很担心他的安全。她写了一封嘱咐他安全的信,本来想托月季给他的,没想到媒婆上门。她无力反抗。
痛苦的晓晓压抑着波涛汹涌的心事,带着月季返回了广东。那封信没有送出去,她的心事也只有日记本知道。可是,她的军哥将永远是她生命里的唯一。好似天上那轮明月。
如果,你是那明月
要因循既定的轨迹
那么,我愿是山顶那块石头
永远将你守望
即使你不赐予我月光
除了你,谁也不配消受我
坚贞的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