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组杀青后,陈锋马不停蹄地回到了学校。
先把借用的拍摄器械,归还青影厂。
又让王宏伟老师帮忙申请了剪辑室和录音室,进行后期的制作。
按电影的制作周期,后期制作时间往往比拍摄时间更长。
尤其是那些特效大片,更是如此。
即便是心迷宫这样的剧情片,后期制作至少也得四周左右。
这里面包括剪辑、音效、配乐,调色,合成……等等。
在进入后期制作前,陈锋还要对拍摄素材进行整理和分类,包括镜头和现场声音。
这个步骤,能够确保所有素材被有效利用。
整理完成后,进入剪辑阶段。
对镜头样片和素材的剪辑,可不是单纯的技术活。
从某种程度来说,算得上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
通过对镜头素材的分切组合,达到运用视听语言创造艺术内容的目的。
陈锋刚上大三的时候,就在拍摄实习中亲自动手剪辑素材。
科班出身的导演,大学时期的剪辑课是必选课程。
毕业之前,就得掌握影片的剪辑流程和技巧。
懂归懂,做归做。
通常,剪辑工作还是需要专业剪辑师来完成。
因为导演对素材太熟悉了,自己动手剪辑会带入上帝视角的信息,以及创作者的情感。
这将导致剪辑难以保持客观,很多信息无法让观众清晰感知。
电影是艺术,也是商品。
过度追求艺术的代价,就是曲高寡合。
用大白话来说,导演剪出来的电影太他妈装波伊,观众不买账。
所以有一部分导演,除了公映版之外,会做一份导演版留作纪念。
比如去年上映的英雄,老谋子就亲自剪了110分钟的导演版。
而观众在影院里看到的版本,大都需要照顾市场情绪。
主打的是一个通俗易懂。
相对而言,独立电影往往更具艺术探索。
因为没有太多商业利益的束缚,剪辑更侧重于表达创作者的思想。
剪辑师会以拍摄的图像和录制的声音为基础。
参照剧本和导演的创作思想,将分散的镜头,有序地、合乎逻辑地、富有节奏地组接在一起。
在这一过程中,导演会对影片的结构、节奏、语言、色彩,进行新的审视。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让全片和局部的结构更加严谨和流畅,节奏更有起伏。
更关键的是,导演要了解剪辑师对自己的艺术构思,把握的是否准确和到位。
因此,剪辑工作一般要经过初剪、细剪、精剪三个阶段。
导演和剪辑师之间需要反复沟通,不断推敲调整,最后把整体结构确定下来,才能转入录音工作。
这个过程相当煎熬。
导演像是一个父亲,看着自己的孩子,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被不断重塑成长。
欣喜、骄傲、失落、焦虑、烦闷、担忧……种种情绪夹杂其中,不一而足。
如果说剧本是一次创作,那么拍摄就是二次创作,而剪辑则是三次创作。
由此可见,剪辑对于一部电影有多么的重要。
为了让首部电影呈现出更好的效果,陈锋专门去找了张建东老师。
希望可以通过张老师的关系,请来北影毕业的前辈周英来操刀。
本来资金有限,他不敢有这种奢望。
可前天李大壮主动来电,二话不说又打来了一百万。
对于一个新人导演来说,有了钱肯定得浪起来。
拍摄已经完成,那就在后期制作上找补。
周英前辈在业内的名气很响,出了名的女快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