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的自我意识表达,能否触动评委。
评奖的过程有一部分技术方面的硬性标准,但更多的是唯心的感受。
每年的评审团成员都是完全不同的,无论口味偏好如何,只要是业内有名,都有可能坐上评审团主席的宝座。
评奖的真正标准,每年都有变化。
一部电影今年得了奖,换做其他年份就有可能颗粒无收。
因为能进入最后评奖环节的作品,每一部都堪称质量上乘。
把奖项给任何一部电影,都有足够的理由。
所以评选结果就是薛定谔的猫,没有人能够完全确定。
而且评委们在打分的时候,还包含着相当一部分的人情分。
大家都是在这个圈子里混的人,低头不见抬头见,谁都有点人情要照顾。
这一届我给你的朋友投票,下届你当评委的时候照顾我们的朋友,这在电影圈里是很常见的事情。
千万不要以为艺术圈里没有人情来往。
恰恰相反,这个圈子里是最讲人情关系的。
艺术类和理工科最大的区别,没有一个评价的客观标准。
理工科的对错,有着非常清晰的答案作为衡量标准。
艺术没有标准,也没有答案,只是自我意识的对外表达。
就像电影评奖,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参赛电影做着不同的检视,得出的结论完全不同。
商业电影的成败,判断标准非常清晰,就是票房成绩。
艺术片的好坏,专业评委能分辨出来。
但在一堆好片当中选择最好的一部,那就见仁见智。
这也是陈锋来柏林之前,不对获奖抱有太多期待的原因。
评奖的结果,主要是依靠评委们的艺术喜好。
他也不清楚《心迷宫》的风格,能不能对上评委们的胃口。
不过,首映时间的调整说明评审团中一定有人非常喜欢自己的电影。
凡是被安排在黄金时间段首映的作品,都有机会角逐金熊奖。
即便是没有达到大奖,也会颁发一个安慰性质的奖项。
只要有奖拿,《心迷宫》的海外版权价格就有升值空间。
当然了,陈锋还有更高的期待。
那座熠熠生辉的小金熊,成为了他的目标。
王宏伟通过关系,目前打探到了一些内情。
现在真正角逐金熊奖的主要有五部影片,分别是《野人传奇》,《孔雀》,《无命运的人生》、《卡雅利沙的卡门》、还有陈锋的《心迷宫》。
《野人传奇》是开幕影片,得奖的概率反而不大。
《无命运的人生》改编自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科尔斯泰的同名小说,实力不容小觑。
最有可能获奖的是《卡雅利沙的卡门》,这是一部南非歌舞片,翻拍了法国歌剧《卡门》。
按理说,翻拍片不太可能拿奖。
关键在于电影节主席考斯里科,毫不掩饰对这部影片的偏爱。
评审团的成员肯定会受到影响,人情分这一项算是拉满了。
至于顾常维的《孔雀》,在国内媒体上呼声很高,但拿到最高金熊奖的希望不大。
影片成色很足,堪称良心之作。
遗憾的是,没有哪位评审团成员强烈支持,只是一堆普通赞许。
相反,陈锋的《心迷宫》却异军突起。
在评审团内,至少有三名成员表达了强烈的支持。
其中,就包括了评审团主席罗兰·艾默里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