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人劝,吃饱饭。
有田老师这个行业冥灯当例子,陈锋可不敢挑战审查尺度。
年轻时代的田老师,一出道就拿的男主角模板。
父亲是北影制片厂的首任厂长,同时还是北影剧团的首任团长。
母亲是声名远播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曾经多次获奖。
而他在八十年代中期拍摄的电影,就赢得了好莱坞电影大师的赞赏。
巅峰时期,他是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陈诗人和老谋子都是小弟。
可后来头铁作了大死,在电影圈消失了十年之久。
像这样要人脉有人脉,要背景有背景,要名气有名气的天之骄子,尚且如此。
换做陈锋的话,恐怕连复出的机会都没有。
但直接当成港片的话,他又有点不甘心。
作为北影的学生,他一直都以内地电影人自居。
这是天然的归属感,源于自我意识的身份认同。
不过,形势比人强。
想要顺利拍摄完成,并通过审核,就必须去港岛。
陈锋回到公司,将这件事告诉了王宏伟。
这也算是天河影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开山之作。
他必须将艺术追求和商业票房之间的关系,进行妥善的平衡。
《心迷宫》是一部低成本电影,对票房方面的要求不高。
光凭海外版权,就已经实现了盈利。
新的电影项目,成本可没那么低。
如果质量不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陈导,现在就启动新电影,快了一点吧?”
本来王宏伟还挺高兴。
公司的台柱子,终于要出手了。
看了剧本以后,他却怎么都高兴不起来。
首先是审查风险的问题,这个显而易见。
其次,光看剧本就知道不是一部低成本制作。
未来能否靠票房收回成本,又是另一个风险。
双重风险的叠加下,这个电影项目很让人头疼。
“陈导,您要不再休整一段时间,换个剧本?”
王宏伟小心翼翼地提了个建议。
上一部电影拢共不到两百万的实际投资,一百万拍摄完成。
到了第二部作品,一下子跨越到数千万级别。
步子太大,容易扯到淡。
“你觉得这个本子没搞头?”
陈锋狐疑地反问。
这次的剧本,从质量上来说绝对超过了《心迷宫》。
尽管剧情没有那么巧妙,但戏剧冲突更强,主题更加深刻。
如果说《心迷宫》的剧本摸到了经典的尾巴,那么《寄生虫》的剧本就是经典之作。
这里面对人性的解析,对社会矛盾的反思,立题深远。
“老王,这个片子要是拍好了,绝对能赢得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为咱们公司打响第一炮。”
陈锋耐心地解释着。
电影拍摄不是一句话的时候,牵扯到方方面面。
从投资到选角,再到拍摄申请……有很多琐碎的环节。
拍摄《心迷宫》的时候,实景场地是在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