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杨廷和,字介夫,是五百年前的明朝人。
我是个神童,十二岁就考上了举人。什么?不知道什么叫举人?
嗯,这么说吧,跟现在十二岁就考上公务员差不多。
我的职场人生可太精彩了,该从何说起呢?
哎,那就从成化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开始说吧。
因为那天是礼部的放榜日,三甲二百三十八人之中,我杨廷和的名字赫然其列,赐同进士出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什么是庶吉士呢?就是进入体制内之前的一段实习期,实习期满才能转正。
几日之后,我拿到吏部公函,高高兴兴地准备去报到了。
第一次踏入翰林院的大门,我的心情如满园的春色般明媚而艳丽。
提着随身小箱,早早的就到了。几个门房伙计还在洒扫,院里没什么人,偶能看见几个年轻的同僚,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叙话,他们或讨论昨日的功课,或讨论院里发生的趣事,抑或是聊着下了班去哪里喝酒。
“呦,介夫这么早就来了?”有个人从我身后走来,与我打招呼。
此人姓梁,名储,字叔厚,广东广州府人,他是今年的会试第一,殿试二甲第一。今日与我一样是来翰林院报到的。
为什么要提这位梁兄呢?因为他即将成为庶常馆里的扛把子,也就是你们熟知的所谓“班长”。
他走到我身旁,我赶紧向他拱手施礼道:“梁兄好,殿试有幸与君相识,在下有礼了。”
“你我是同年进士,如今又有缘一起入翰林共事,往后可要相互照拂啊。呵呵,走吧。”他也朝我施了一礼,笑笑道。
呦呵,班长主动说要罩着我,那么以后我就跟他混了。
这时,又走进来两人,说说笑笑并肩而行,正迈步往里走。
梁储一看见他们,立即拱手施礼道:“李先生、程先生好!”我见他行礼,赶紧也低下头抬起手施礼。
“呦,这不是梁会元嘛,今儿来报到了?这位是谁啊?”其中一人笑着问道。
“回程先生话,正是。他也是今年进士,成都府杨廷和。介夫,我来给你介绍一下,他们二位是侍讲李东阳和程敏政先生。”
“久仰李先生、程先生大名,介夫有礼了。”原来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李东阳和程敏政,我第一次见到本尊,有些惶恐。
“你就是那个十二岁中举的小神童?真是不错,想当年我十六岁中举、李先生十五岁中举,你可比我们都厉害呀!”程先生称赞。
“你师承何人?”李先生问。
“谢程先生谬赞。回李先生,我自壬辰年后便一直在国子监上学,师从监丞黄明善先生。”
“很好,你们既然来了,便安心接受教习教导,每日认真修习功课,若有不明不解之处,可随时来询我们。”李先生说。
“是。”我和梁储同答。
为何要提这两位先生呢?因为他俩可太牛逼了,尤其是李东阳先生,后面还会再提到他,所以请大家一定记住他的名字。
我知道李、程二位先生是翰林院有名的神童才子,早就声名远播。那时的他们于我而言,就像天空中高高飘浮的云朵,可望而不可及。
我看着他们二人离去的背影,心中对未来仕途伟大而光明的希望已冉冉升起。
报到诸事完毕,便安下心来学习。
这日收到一封来信,原来黄明善先生已调任云南提学副使,他得知我中举且已留京任职,所以来信让我去云南迎娶他的女儿黄彩云。
看完信后,我苦笑了一下,以前上学的时候,特别受黄先生赏识,本以为他只是随口开玩笑说要把女儿嫁给我,没成想如今他虽离我千里却还记得这事儿。
到底去不去呢?若不去,想不出好的理由拒绝他。但若答应前往,路途遥远,还得向官署告长假。于是写信回家问爸爸的意思。
一个月后,爸爸回信建议我还是去一趟,一来看望恩师,也不枉他对我的一番栽培,二来跟黄彩云见一见,培养一下感情,若真是个知书达理,温婉可人的好姑娘,领回来成家立业,亦是一桩美事。
得嘞,既然父亲大人下了令,那我就去一趟吧。去云南要路过成都府新都,正好趁此机会回趟家再看望一下爸妈和奶奶。
明朝可没有飞机高铁,要远行只能步行、骑马和乘船。
天公不作美,出发的这日下起了濛濛细雨,我披着斗笠驾马直奔西南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