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公司主动向何某伸出了橄榄枝,表达了愿意为她提供进一步帮助的意愿。考虑到何某因工伤导致的职业限制,公司承诺为她寻找适合其身体状况的新岗位,或者提供再培训和转岗的机会,帮助她重新融入职场。此外,公司还提出,未来在何某需要时,将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她克服工伤带来的心理阴影,重建自信。
虽然这些改变和承诺是在法律压力和社会舆论的推动下实现的,但它们确实标志着公司在员工关怀和企业文化方面的积极转变。对于何某而言,这不仅是对她个人遭遇的一种补偿,更是对她作为劳动者尊严和价值的认可。
-----------------
李明心里开始思索着这个故事,故事的结局倒是正向,但是不管哪个世界,都不可能都如同这个故事,那么这个世界的逻辑是什么呢?
首先,签订的私了《工伤补偿协议书》是否允许?
《工伤保险条例》第52条规定:“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劳动法》第77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可见,法律允许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解决个工伤赔偿事宜。
其次,私了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如同上面的案例中,何某与安装公司签订的协议中注明:“以后发生的有关工伤的任何事情与公司无关,概不负责”这一条款,也无法免予公司的责任。此类条款是违反宪法和有关劳动法规的,也严重违反了社会主义公德,属无效民事行为。依照《领地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第二款的规定,由于过错侵害了他人的人身安全,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对于劳动者受伤后,在医疗期间的“私了”协议是否有法律效力的问题,对此我国法律目前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劳动者受伤后在医疗期间与公司不公平的有损劳动者权益的“私了”协议,或者是劳动者对公司的一切问题自负的单方保证,都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1、用人单位不是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等级鉴定的法定主体,不具有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等级鉴定的权利,所以,协议在未经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之前就对是否认定工伤和劳动能力等级作出协议是无效的。
2、劳动者签订工伤赔偿协议,存在显失公平、重大误解、甚至是在用人单位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的情况下签订的,违背了劳动者真实意思表示,所以该协议无效。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工伤赔偿协议的行为,违反了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事故的管理制度,而且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的目的,所以是无效的。
用人单位必须对劳动者在劳动中受到的伤害承担法律责任,并规定为强制性的法律义务。另外,《劳动合同法》第26条规定:“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劳动合同无效。因此,这份看似对用工单位很有利的证据,最终,会被认定为无效。
最后,私了协议如何变得有效?
在分析协议如何变得有效之前,我们弄清楚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私下签订“工伤赔偿协议”是一件经常发生的现象。分析其原因有如下几种情况:
1、逃避现实。有些用人单位为达到该目的,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办法、手段使得劳动者与其私下签订赔偿协议,放弃部分应有的待遇。
2、法律意识淡薄。不了解劳动法律法规所赋予自己的合法权益,更不知如何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的在出现困难时出于无奈,或者贪一时之利与用人单位私下签订工伤赔偿协议。
3、伤不起的等待。由于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规定不够简单、灵活,特别是关于工伤赔偿程序规定必须先经过工伤认定、而后是劳动能力鉴定、再经劳动仲裁,对裁决不服方可向法院起诉等。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工伤赔偿案件,整个程序下来也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若碰上复杂的案件可能要拖上几年;劳动者因为诉累只好望而却步,不得不私下与用人单位签订赔偿协议,放弃部分(有的甚至是大部分)应有的待遇。
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工伤赔偿即使达成了一致协议,并经过了公证,如果劳动者反悔的,也会被人民法院推翻已经签字的私了协议。另外,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如案例所示,法定工伤待遇应是4万元,协议赔偿金额是1万元,那么,劳动者可以申请仲裁或法院起诉,追要应该得到而没有得到的另外3万元。因为根据《合同法》的54条规定:(二)在订立合同的显示公平的;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2条规定: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养老金、医疗费及工伤保险待遇、经济赔偿金及其他相关费用等案件,给付数额不当的,人民法院予以变更。
工伤发生后,如果用人单位既未向主管部门上报,又未向劳动保障部门申请认定工伤,在这种情况下的协议是无效的。如果用人单位及时向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并启动工伤认定程序,那么这种情况下的私了协议是有效的。
那么新问题来了,私了后还能不能再走法律途径呢?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应到单位所在地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如果认定为工伤,可以进行劳动能力等级鉴定,并根据伤残等级享受相应待遇。
个人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时效为一年,即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如果超过一年,劳动部门将不予受理,对职工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和劳动能力鉴定补偿要求不予支持。
如果与单位签订了协议,就赔偿达成一致意见的,如果事后当事人一方认为合同条款显失公平,可以在一年内行使撤销权,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撤销协议。如果超过一年,则丧失了胜诉权,法院将不予受理。
所以,职工发生工伤后,应当在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如果与单位达成赔偿协议,又认为协议显失公平要求撤销的,其提出撤销的时间也应该为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