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一个短篇,骆平阳还念念不忘来之先生那边儿。你既然要自荐,言之凿凿,那就得拿出点儿东西来给人家看。先前寄过去的,时间相隔的太长了,所以得加深印象。然后还要表明自己心意的内容,起码说得过去。骆平阳就准备再写个论文梗概和摘要,也就是还算像个样子的东西,请来之先生指正一二。
再说这不也要过年了嘛。给人家来之先生问候一声也好啊,礼多人不怪,怪了也没用。
题目已经想好了,《汉魏文学嬗变小论——之“机括”路径》,或者之什么什么。其实就是自言很片面的片段之论述,以免大而不当。
……
谓文学自觉肇始于东汉中后,而成熟于建安。
政治衰颓、山河板荡及天下分裂,文学嬉变,盛世失落,格局卑小,生民苦难,理想及失,其间苦闷与歌哭,儒学式微而道学复归也。隐逸游仙,方术推展。各体文学,固整齐华美。人格变裂,亦揭露感伤。观之羁旅愁怀,汉灵鸿都,曹氏性灵,建安崛起也。
魏晋文学,张衡《归田》,精思附会,成赋二京。恬淡清新于外,而“娱情“、“纵心“于内矣。古诗十九◇自觉标志。……钟嵘《诗品》,陆机《日疏》。悲哀深沉,如寄奄忽,“立身““荣名“,策足要津;“夜烛““服食“,执素呼声。……不掩一之,启齿而惊心矣。或有刘舰,“婉转招怅也“。有乘时会际者,虽焦虑而不戚也。或忧世以不治,年命而西倾。
……建功不时,钟鼎何铭?所谓“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魏王《短歌》,幽燕老将,曹植《白马》,三河少年。岂只“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亦“悟彼下泉,哨然伤肝“耳?此建安志深而笔长,亦至于魏则梗概而多气也。……
或“古直“、“沉雄“,似“轻俊“、“风流、“,实“意厚词赡“,余“气格浑雄“也。《典论.论文》以气,《楚辞.远游》有绪,不控羁情,非脱现而实束欤?
……堪堪“炎汉气象“,“人莫之察也。“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疏离尤甚也!
……
这篇文章是提前就有草稿的,所以现在写起来也很快。加之本就很短,横竖不过两千多字而已,又比小说顺手,骆平阳也就先把它写出来,等寄到来之先生手里,过年之前当然是不可能了,但说不定还能在年后初五初六时就到了。咋说呢?也算是赶上拜年了吧。
既然当是过年,那骆平阳也就不吝于写上几句热络的拜年话儿。还是那个意思啊,礼到人不怪。
这几天赶集的人很多,要采买所谓的年货嘛,老爹骆刻礼也是。
骆平阳把稿子信件和要寄的地址都写好了,递给了老爹。妙懂。“你这是又写小说了?”
骆平阳没有表情地答:“什么小说,是给北大中文系主任季先生的信,里面有一份论文的小稿,请他老人家给批评指正的。”
骆刻礼又去看那个地址,哦,还真是。他非常怀疑自己的小儿子这是想走后门儿,不正之风,可是他没有证据。小论文嘛,看不懂。文邹邹的,好像是还挺那啥。算了,不问了。于是点点头,揣进了上衣兜里,想想又掏出来,郑重地塞进了中山装的衬里口袋里,还扣上了扣子。
还是那件旧的不能再旧的中山装。
骆平阳疑虑地去看姐姐骆平梅。骆平梅马上说:“我跟咱爹说了,叫他别穿一件破衣裳去省城找人,他不听,我都说了现在又不是没那个买衣裳的钱。”
他不是为了老骆是不是穿着那件破衣裳,是判断他爹有没有去办正事儿,怎么去跑的。
骆平阳:“哦,那就是成心想办不成事儿呗。估计就是去了也是搁外围打溜圈,恐怕都没有见到厂里的领导。对不对啊——?”
骆刻礼尴尬道:“找了,也见了,说是叫我回来等信儿。”
骆平阳伸手:“信儿呢?”
老骆闭嘴。
骆平阳哼了一声:“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人家欠你一个工作啊,您扣扣搜搜地买两个小罐头瓶儿就想使唤人家领导吧,想的真美!是人家没吃过还是您脸大啊,呵呵!”他气的几乎要浑身发抖。
怎么有这么一个不成器的爹!这还是亲生的!骆平阳想打人,打老爹自然,下不去手,不行,高低得找个坏人出出气!
骆刻礼继续呆愣,手足无措。
骆平阳实在没办法了,只得说:“还愣着干嘛?把钱全都带上,寄过信马上去省城,留够回来的车票钱,其他的尽可能都花出去。这个事人家办肯定最后还是给办,可办跟办不一样,是想好歹就给你个工作,还是给你挑选的机会,再带上未婚的子女,就看您老人家会不会做人!对了,需要填资料时,就给俺姐填个职业高中,啥专业先去职高问一句,顺带着把俺姐的名字给办进去。钱的事儿您别管,过年的钱我这还够,连上学的都够。”
实际上真不够。
除了过年的开销,姐姐骆平梅上职高不要学费啊,这就差不多见底儿了。
唉,要培养出一个有出息的爹,缺了钱还真不行啊。可见,一个大钱小钱儿都不舍得花的人还想培养有出息的儿子,考大学考大学,还生怕儿子吃多了,他得有多失心疯?比如这个老爹骆刻礼。
自己的学费嘛,不过不要紧,自己过了年跟张百惠和陈广辉先借着。咦,为什么是张百惠?哦,还有刘秀华,他们三个一起凑凑。对,就是他们三个人一起,那就没事儿了。
过年这个事儿,花钱哪有什么够不够用的,你跟谁比啊。
必要的香蜡纸炮,烟酒糖茶,肥瘦猪肉,包饺子炸肉,其它的都不值钱,绝大多数还家里就有现成的。杀鸡逮鱼,不用出庄,萝卜白菜,那就更是手头的事儿。
农村人嘛,就算是生姜大蒜需要买,加上八角桂皮十三香啥的,那能值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