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也时有类似的事情,在一些偏远地区发生。
她们的悲剧,被十万大山的寂寥所掩盖。
最后的结局,也与她们那无声的嘶鸣一样,被消隐于山石草木之间...
经历过这样的落差,很难不让人与她感同身受。
对于那个亲手将她抛弃的父亲...
她的心中,怎能没有恨意可言?
讲完自己被收养,辗转数千公里来到晋州的过程之后。
马晓梅又话锋一转,讲起了更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往事:
“那年,我在老家的时候,一直有在读书,读二年级。”
“被领养到晋州之后,养父养母也带我去学校里面看了看。”
“当时的老师问了问我的情况之后,打算再让我上一次二年级,然后慢慢往上读。”
“说妥了之后,就让我回家等着领书...”
“但等啊等...等了好久。”
“这件事,也一直就没有什么下文了。”
“那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一次进去学校...”
“答应要给我的书,我也一次都没有见到。”
至于原因...
她后来,并没有找自己的养父母核实过。
但其实不用细想,也能明白。
那个年代...
学...可不是想上就能上的。
这对居住在贫困山区里的养父养母,不想,或者不能为自己买来的孩子,支付那么多学习的费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的确就是这对夫妻领回家里的劳动力罢了。
许多观众在看到这一幕之后,都忍不住发出一阵唏嘘。
马晓梅的故事,与第三期的郑有娣,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
或许是运气作祟,或许是时代所限。
郑有娣即便是被他人领养,也成功在养父养母的资助下,读完了小学。
有了较为开阔的认知之后,也成功进入社会,奋发图强,做到了如今的高度。
而马晓梅呢...
她从一开始,就跌倒在了起跑线上。
身处走不出去的大山,思想也因为文化的限制,被牢牢限制在了这一亩三分地中。
倘若没有前面九年的生活...
她恐怕究其一生,也不会明白大山外的风景是怎样的。
但...
有句话说得好。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
因为见识过大山外的世界...
被束缚在此地的马晓梅,几乎无时无刻,都生活在痛苦之中。
她稍稍停顿了下,讲起了那之后的事情:
“我是没文化的人,但我不想就这样过一辈子...”
“所以,我就开始尝试着自力更生。”
“后来成年之后,村里的大队就推选我,到县里的供销社去上班。”
李阳随口问了一下:
“在供销社里的工作是什么呢?”
马晓梅笑了下,直白地回应:
“售货员。”
“因为没有文化,我一开始连这种工作都做不好。”
“我不识字,也不太会算数。”
“所以我就趁着这个机会,开始自学。”
“供销社里面吃的穿的用的,各种东西都得记得...”
“计算价格,收钱...”
“慢慢的,就都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