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还是心直口快的一营长陈前道出了真实想法:“队长,抽人我是没意见,但我们营的缺口得从那些国军老兵里头补充,你可不能给我们营尽塞些新兵蛋子”。
原来如此,赵骥这才恍然大悟。
说起来竟还是托了微操大师的福,他用于南京保卫战的部队都是中央军和地方军中的主力部队,是国军中最能打的一批人,他们不仅能熟练操作武器,实战经验也非常丰富。
把这些溃兵单独编组的确难以在短期内纠正他们往日积攒下的坏习气,可要是把他们打散分到三支队的老部队里去的话,事情就变得简单容易解决了——人都是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
大家都是中国人,没有谁天生就比别人更能打,关键是部队的组织度、纪律性和军心士气等等。
一帮子溃兵待在一起自然难有改变,可把他们单独放到一个气势高昂、敢打敢拼的集体中,他们很快也就会随着环境变得同样勇敢起来。
赵骥是知道502在淮海战役期间随俘随补的成功经验的,这是一种可以快速补充部队战斗力的好办法,没有理由不搞“拿来主义”。
“好,我同意大家的要求,那四团和五团的官兵骨架就从老部队中抽调,然后老部队空出的编制缺口优先从逃出来的国军士兵中补充”。
这样,原有的三个团就不会出现战斗力下滑的情况了。
“新的两个团空缺编制一半从国军老兵中补充,一半从百姓中征募新兵”。
有原三支队老兵来担任军官和战斗骨干,又有经验丰富的国军老兵加入,虽说部队里仍有有部分新兵,在战斗力上肯定不如全员老兵的老三团,但基本的战力还是有保障的,何况经过半年时间的整训后,新兵也会在老兵的带动下快速成长起来,战斗力不会比老三团差太多的。
四团和五团组建完成后,赵骥向军政委提出了由曾晓和陈前担任代理团长的建议,这两位都是三支队的元老,是经过了长期战斗考验的同志,廖春华和杜斌彬自然没有异议,很快就通过了相关的人事任命。
五个步兵团很快就开始了备战整训,除了新兵外,火焰喷射器、地雷等新武器的使用方式也必须尽快开展。
还有就是坦克连了,赵骥不想再跟周驰多费唇舌了,他打算再谈最后一次,这几个装甲兵要是肯留下自然最好,要是不肯留的话,那就只有强行送客了。
谁知道周驰这次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好,我愿意留下,愿意加入红军”。
周驰的态度转变来得太突然了,赵骥生怕这小子是计划携车私逃:“你给我说说,为什么愿意留下来加入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