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仁宗年间,江南水乡有一座宁静秀美的小镇,名曰清平镇。镇中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稳婆,人称孙嬷嬷。
孙嬷嬷一生未育,丈夫早逝后,便将全部心血倾注于接生之事上,镇里的新生儿大多经她之手降临人间,故而备受镇民敬重。
那是六月初六,骄阳似火,镇外的一户渔家恳请孙嬷嬷前去帮忙接生。产妇在破旧的船舱内痛苦呻吟,孙嬷嬷虽经验丰富,却也忙得汗流浃背。
直至次日破晓时分,婴儿才呱呱坠地,然而产妇却因难产失血过多,撒手人寰。孩子的父亲,那位朴实憨厚的渔夫,悲痛得涕泪横流。
望着襁褓中婴儿,眼神中竟闪过一丝决绝:“嬷嬷,这孩子克死了他娘,又生于这被视为不祥的‘重六’之日,俺实在没法子要他。求您将这孩子丢到镇外的荒林之中吧。”
孙嬷嬷大惊失色,急忙劝道:“这好歹是条性命,怎能如此狠心?”可渔夫心意已决,孙嬷嬷无奈之下,只得抱起孩子,暗自叹息:“可怜的孩子,你便随我去吧。”她给孩子取名为林悦,从此,这孩子便与她相依为命。
林悦幼时便展现出与旁人不同之处,安静得出奇,不哭不闹,对周围的声响毫无反应。直到三岁,孙嬷嬷才惊觉这孩子竟是聋哑之身。
她带着林悦寻遍镇上的郎中,皆被告知此乃天生之疾,难以治愈。孙嬷嬷望着孩子稚嫩的脸庞,泪水潸然而下:“悦儿啊,你这命苦的孩子,往后可如何是好?”
林悦似乎懂事一般,用小手轻轻擦拭孙嬷嬷的眼泪,眼中透着一股倔强。孙嬷嬷见状,心中一暖,暗暗发誓定要护这孩子周全。岁月如梭,林悦长到了八岁。
孙嬷嬷为了让她日后有一技傍身,便开始带着她学习接生之术。一日,镇中大户钱员外家的夫人临盆,孙嬷嬷带着林悦匆匆赶去。
钱夫人生产过程中却突发血崩,请来的郎中们束手无策,眼见着钱夫人气息渐弱。就在众人焦急万分之时,林悦突然眼神发直,紧盯着屋内一角,随后挣脱孙嬷嬷的手,跑到院子里折下几枝柳条,奔回屋内对着角落一顿抽打。
钱员外见状大怒,吼道:“哪来的野丫头,莫要在此胡闹!”
正要命人将林悦拖出去,孙嬷嬷却阻拦道:“员外且慢,悦儿定是有她的道理。”说来也奇,片刻之后,钱夫人的血崩竟渐渐止住,脸色也恢复了些许血色。
此事一出,镇上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林悦是“重六”所生,阴气极重,定是招来了邪祟,此番作为不过是凑巧;也有人传言她有一双灵瞳,能看见常人所不见之物,此次是用柳条驱走了恶鬼。
自此,众人看向林悦的目光中多了几分畏惧与疏离,再有富贵人家接生,便不再愿让林悦近身。
林悦十五岁那年,一日,孙嬷嬷外出接生未归,夜幕降临,林悦独自在家,忽闻一阵敲门声。她开门一看,只见一位身着破旧道袍的老者站在门口,满脸疲惫地问道:“小姑娘,可有干粮施舍?”
林悦瞧着老者的嘴一张一合,却听不见声音,正欲关门,一道声音却在她脑海中响起:“小姑娘,莫怕,我只是饿了。”
林悦惊愕地瞪大双眼,心中思忖:“这是何人在说话?我竟能听见?”那声音仿佛知晓她的心思,笑道:“我用的是念力与你交流,故而你能听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