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佳煊游览完应天府书院,去办公区拜访范仲淹先生。
“范老师好!”
正在伏案看书的范仲淹抬起头,表情吃惊,道:“郑公主,你啥时候过来的?”
“范老师,我刚到。”
“有学生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快坐,我给你沏茶。”
“范老师,您坐,我来沏。”
郑佳煊说着,站起来沏茶。
“回到汴京,你在干啥?”范仲淹问道。
“子随父业,跟随家父做经商生意。”
“再没有读书?”
“很少读书,女孩子读书没用,帮助家父外出贩运货物。”
“郑老板太不像话了,让一个有文化的读书人,外出贩运货物做生意,他真是钻进钱眼中了,出门在外贩运货物,肯定辛苦,把一个漂亮贤惠的姑娘磨练成一个村姑。”
“范老师,您冤枉我家父了,他不让我外出贩运货物,把我安排在后台管财务,我没有听家父的安排。”
“为什么?”
“因为您教我的孝悌文化,心存感恩,我想替家父分忧解难。”
范仲淹听后表情欣慰,道:“你的书没有白读,懂得感恩的人,是最有文化的人。”
“范老师,我没有您说的那么伟大高尚,我只想替父母干点事情,家父年事已高,常年在外贩运货物,已经力不从心,尽孝是儿女的本分,我便与管家陈漾挑出了外出贩运货物的担子。”
范仲淹先生微颔哂之,向郑佳煊伸出了大拇指。
“范老师,咱们书院近几年变化挺大的。”
“你咋知道?”
“我已经把书院游览过了,书院绿化的挺好的。”
“是的,学生读书需要有个好的环境,书院绿化的费用是书院以前科举考试功成的学生,现在在地方上重要岗位履职,为书院捐赠了些银两。”
“这些捐赠银两的学生是书院的骄傲。”
“是的,书院能考出高官要职的学生,书院名声就大了,知名度就高了。”
郑佳煊听了别的学友为书院捐款,正好提到正题上,道:“受这些学友们的影响,我也打算给书院捐赠些银两。”
“那我代表书院感谢你!”
“范老师,这是应该的,我要捐赠五百两银子。”
范仲淹听郑佳煊要捐赠五百两银子,他赶忙劝说道:“郑公主,这有点太多了吧。”
“范老师,不多。”
郑佳煊说话语气从容,底气十足,范仲淹猜想她经商做生意挣了不少的银两。
“好吧,前面的学生捐赠的银两搞了书院绿化,你捐赠的银两就建盖些教室和宿舍吧,近几年书院因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慕名而来的读书的学生很多,教室和宿舍紧张。”
“嗯,可以,捐赠银两由您支配。”
“郑公主,你捐赠的银两专用,书院有专门的财务总管,到时候会定期向你回报捐款的用项及使用情况。”
“范老师,我捐赠银两的用途没有这么复杂,只要支出合理,您放心使用就是了。”
郑佳煊与范仲淹协调好捐赠事宜,范仲淹在应天府书院举行了隆重的捐赠仪式,他代表应天府书院接受了这批捐款。
有了郑佳煊的这批捐款,范仲淹建盖了二十间教室和二十间学生宿舍,办学条件得到很好的改善。
在教室、宿舍建好完工之后,范仲淹先生又专门把郑佳煊请到应天府书院验收,并为她在书院内树碑立传,以彰显其助教兴学的善举,激励全社会重视教育,弘扬重教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