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中文

最新网址:www.paowxw.com
字:
关灯护眼
泡泡中文 > 妙法莲华经 > 第97章 第97集《妙法莲华经》

第97章 第97集《妙法莲华经》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百二十六面,我们看己二的“明通经利益”。

《法华经》的特色,是佛陀引导我们生死凡夫怎么能够快速直接地趋向佛道。它的整个核心思想就是,你要能够掌控权法跟实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什么叫权法呢?权法就是我们一般说的事修法门。事修法门,它的特点是向外修学的。比方说我们今天修学布施,那么这个布施的法是怎么来的?它是透过我们的身口意去造作布施这个法,来熏习我们内心,或者说来改变我们内心的悭贪。比方说我们持戒,佛陀会定一个规矩,就什么是持戒,什么是不杀生、什么是不偷盗等等,我们透过戒法的熏习,也是来改变我们的内心。所以事修法的缺点就是,因为它是外来的,所以它对我们内心的改变变成一种单向的调伏。你布施,它对治的是悭贪;你持戒,对治的是你心中的恶法。

这对我们来说有什么问题呢?变成治标不治本。因为我们根本的问题不是烦恼,而是一种颠倒想。颠倒想,可能是我们前面的十生或者一百生,或者过去的五百生环境的熏习所造成的。就是我们看到事情会去追求,会去掌控,然后才产生烦恼的。所以烦恼是颠倒想的一种副产品。所以如果你一辈子都没学《法华经》,你完全做事修,那我跟你讲,你今生的成就就非常有限了。因为你的问题太严重,而你吃的药太少,在内心的颠倒想所创造的无量的烦恼当中,你只能够个别地对治少分的烦恼。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法是外来的。所以佛陀说,这个事修法门就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你没有从你内心的这种颠倒想、攀缘心下手。

《法华经》讲到,第二个就是所谓的实法,实法就是理观的智慧了。就是说,修行,重点不是去外面先追求一个东西,这是一个助缘;你要找到你的亲因缘,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首先你要先调整思想,而不是去调伏烦恼,因为这是枝末的问题。

改变思想,佛陀的智慧很简单,就是一心三观。就是你现在先不要管你修什么法门,你也不管你的烦恼有多重,你也先不要管你业障有多深,这个都是后面的枝末问题。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佛陀的知见。你以空假中观你内心的时候,第一个,观你一念心性当体即空。这个是很重要的!就是你要有对空的了解。什么是空?空性的智慧叫做离相清净。注意,离相,不是灭相清净。

就是说,空,它当然不是空掉外境。你空掉外境没有用,它跟你没有关系,你的问题是你内部的问题。空掉你的妄想,但是你不能空掉你的作用。这很重要!这种分寸是很重要的。你如果空得彻底了,灭相取空了,那你就是阿罗汉了,你把心性的功能给灭了,那你这样也太极端了。所以这个空性是一个非常高超的智慧,空掉攀缘心,但是保留心性的作用。所以你空性一旦修错了,那你就可能进入到灭色取空了,就是阿罗汉的涅盘寂静去了。

所以当体即空就是,首先你要知道,你到底想空掉什么,你要保留什么。空掉我们无始劫来在生命经验当中累积的这些颠倒的影像。禅宗说得好,恢复你的本来面目。你还记得吗,你从什么地方来?在你没有真正启动轮回之前,你是什么相貌?就是把生命回归到原始点。你从什么地方来?你说我从前生而来。然后呢,你前生怎么来的?你是再前生而来。然后你一直观进去,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这个时候你回归到最初的觅之了不可得,就是你还没有轮回之前你是怎么回事。答案很简单——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其实,我们现在所谓的思想不是你原来的面目,那是你的生命的经验、轮回造成的一种影像。你过去可能生活在某一种环境当中,所以造成了一个思考模式,慢慢地多生多劫的生命经验就形成你的个性、你的思想,其实这不是你的本来面目。

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这是很关键的一个思想。而找得到找不到,也牵涉到你修行的成败和速度的快慢,所以你要内观。就是说,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自己,就是你告诉你自己,你从什么地方来?找到你的离相清净心以后,就是当体即空,这个功课就及格了。

第二个,当体即假。清净心,它不像虚空,是一个没有作用的顽空,它是有作用的。它怎么作用呢?它法尔具足十法界的染净诸法。就是那个明了的心性当中,它本身“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说,欸,为什么具足?你不能问这个问题,你就相信就好。就是我一念清净心,本来就具足!这个法尔就是说,它不是因缘生的,它本来就是这样子,而且也没有任何理由。你只能相信,在一念的清净的明了心性当中,你具足十法界的染净诸法。

也就是说,从我们的本来面目来说,我们可能成佛,因为我们有佛法界的因种。我们也可能堕三恶道,我们也可能变成阿罗汉、菩萨等等。既然我们有十法界的可能,你如果有选择的话,你一定会发菩提愿:我一定要成佛。所以我们发起菩提愿,来带动我们成佛的种子,使令它生起现行。

好了,那么你这样子经常观了以后,你就会慢慢把你表层的颠倒妄想给淡化掉,你的内心怎么样?把心带回家。你已经不是一个过去的流浪汉了,你是一个有家的人了。你以什么为住呢?你可以勇敢地说出来:我以清净心为住,以菩提愿为住。恭喜你!你找到了成佛的正因了,你跟十方诸佛住在同一个家里面了。虽然从因缘来说我们如此的卑劣,佛陀如此的庄严,但是那个是时间的问题。因缘是时间的问题,重点是你能够找到自他不二,你找到十方诸佛跟你的共同点,这是非常关键的!就是我们讲成佛的初心。这个时候你有资格说,你走上了成佛之道了。说你这个人上路了,你在《法华经》的修学当中找到佛陀的知见,你这个车子已经不是在市区打转了,你怎么样?走上了高速公路,成佛对你来说是迟早的问题了。

所以这个理观,这个实法是最关键了!就是你一个人,你今生当中有没有成就,我讲实在话,一个人到了五十岁以后你就知道。可能我讲这句话,年轻人会不服气。你到五十岁,你觉得你今生修行大势已定,你就这样子了。因为你的精神体力有限,你该冲的,在年轻的时候该努力的,都做过了,到五十岁你就要开始思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了。这不是精进的问题了,而是你的方向有没有正确。

所以它的意思就是说,成佛之道是由内而外。你要先改变你的知见,然后你才能够生起修行,这样子才叫做妙法。整个《法华经》的思想,就前面这两个字,叫做妙法。如果你今天没有找到你的家,你只是从外面送进去很多的法,那你这个修行就像蕅益大师说的,“如隔日疟”。说你有疟疾,但是你这个药吃的不是治本的,就是暂时止痛的。那么这个隔日疟就是有时候发作,有时候没发作;有时候没发作,有时候发作。

所以,你如果说没有修《法华经》,你会发觉你的修行很有挫折感。有时候打完佛七的时候正念清楚,然后娑婆世界再稍微晃荡几下,又是烦恼粗重。因为你一直事修,你就是用单一的法去压制你单一的烦恼。但是我提醒你,你压不过它的,因为它在你修行之前,就在你的内心世界了。如果按资格,它是比你强大。你如果不回归到生命的原始点,你就落在修行的弱势,因为我们大部分都打妄想。所以,你今天不修理观,你就很难改变自己了,很难改变了,你没办法改变了。你不可能用短短的几十年修学,去改变你无量劫所累积的思想、个性、自我意识,这不可能的!你根本不可能挑战它的。

但是,如果你正确透过佛陀的方法,“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那就不一样了。那它变成怎么样?它变成如梦如幻,它变成是没有根,叫达妄本空,它是没有根本的。而你变成怎么样?你这个时候变成化被动为主动了,你站在本来面目的角度面对妄想。从今以后,你的修行完全在你的掌控当中。你只要做一件事情——不随妄转就好了。因为它本来就是生死轮回留下来的产物,跟你本来就没有关系的,那是一个因缘所生法。

所以整个《法华经》的思想,就是理观带动事修,而事修又帮助理观。当然,我们这样讲并不表示说事修不重要,那你这样也执理废事了。我们该持戒持戒,该布施布施,该拜忏拜忏,该念佛念佛。但是你的心态,你用什么心在念佛, 你用什么心在布施,那个能念的心不可思议,那种自性功德力要把它表现出来。这样子,你的修学跟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修学只有一个力量,叫法力不可思议,而你叫做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的佛不可思议,你用两种力量来修学。就是你今天用你的摩尼宝珠来做贸易,跟因缘法互动,跟一个穷子,他今天是在外面完全靠自己的体力去打工,那就不一样了。要套一句蕅益大师说的,那叫日劫相倍,你修一天,刚好是他要修一劫。

所以,成佛之道不是体力活,它完全是智慧的引导,就是你今天站在什么角度来面对你自己无始劫来留下的颠倒妄想。你承认它是真实的,那你就很难修行了;你安住清净心来看它,你确定它是虚妄的,那它就不是你对手了。道理就是这么简单。你要是迷真起妄,那就全部是妄;你要返妄归真,那什么都是真。所以,这个地方的核心思想,就是理观带动事修。

在<提婆达多品>当中,佛陀为了证明理观、事修是缺一不可,引用了两个实际的例子:第一个,就是一个大国王(这个大国王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因地)。这个大国王为了追求无上菩提,放弃了王位,向仙人修学《法华经》。然后,在提婆达多逆缘刺激之下,精进修学六度而成佛。所以,蕅益大师说,释迦牟尼佛的因地这一块,强调事修的精进,以事修方式成佛。这是第一个。而龙女的转身成佛,瞬间,一转身变成男身,然后在南方无垢世界成佛,强调的是理观的成佛。

这两个是各有特色,但这两个其实是缺一不可的。佛陀只是在表显事修、理观缺一不可。所以,前面的释迦牟尼佛的因地成佛强调事修的精进,而龙女的成佛是理观的相应,就一念的相应。

我们把这个基本概念,理观、事修弄清楚,就可以往下看。

己二、明通经利益 分九:庚一、智积偈赞;庚二、智积提问;庚三、文殊回答;庚四、智积疑问;庚五、龙女释疑;庚六、挟权难问;庚七、献珠除疑;庚八、时众得益;庚九、大众信受

这一段是释迦牟尼佛赞叹文殊菩萨在龙宫弘扬《法华经》所成就的利益。那么它对众生有什么利益呢?这个地方有九段的说明。

庚一、智积偈赞

尔时,智积菩萨以偈赞曰:

大智德勇健 化度无量众

今此诸大会 及我皆已见

演畅实相义 开阐一乘法

广导诸众生 令速成菩提

“尔时”,这个尔时是什么时候?就是文殊菩萨率领无数坐宝莲花的菩萨从海涌出、住在虚空的这个时候。这个时候智积菩萨看到这种庄严相,就用偈颂赞叹。“大智德勇健,化度无量众。”这一段是赞叹文殊菩萨,说具足大智慧大福德勇猛精进的文殊菩萨,您老人家依止前面的智德勇三种功德,来化度无量的众生,使令我们“今此诸大会”,这个与会的大众,都能够见到这些坐宝莲花、在虚空坐的这些菩萨。

这个菩萨,我们前面说过,有权位的菩萨跟声闻大众。权位菩萨当然修六度,声闻大众修四谛,但是他们会权入实以后,都是走上一佛乘。他们入一佛乘以后当然就在空中住,形成一种庄严相。智积菩萨就赞叹。

这些所谓的三乘的权教之人,经过文殊菩萨“演畅实相义,开阐一乘法”……按照《法华经》的思想,除非你能够会归到一心真如,修即空即假即中,发起清净心、菩提愿以外,你所修的法门都叫事修。事修可以让你成就安乐道,可以让你成就解脱道,但是你跟菩提道无缘,因为你没有找到正因。而《法华经》能够“演畅实相义”,讲到中道的实相,开阐一佛乘,一佛乘就是权实不二,所以文殊菩萨依止《法华经》,广泛地引导三乘的行者“令速成菩提”。

这一段的赞叹,核心思想在最后这句话,“广导诸众生,令速成菩提”,会权入实。成佛的关键点,其实就是你内心要能够先跟一心真如的清净心、菩提愿相应。这样子,你不管修什么法门,你今生可能只有布施、持戒,也只有念佛,虽然你只修三个法门,但是因为你的根本是清净心、菩提愿,所以你还是走上成佛之道,你跟佛陀走了一个同样的道路。当然你的资粮力比较弱,但是不能否定,你是真实的佛子。所以,这个成佛的关键不在于事修,在理观。所以智积菩萨赞叹文殊菩萨善能教化这些龙宫的众生。

庚二、智积提问

文殊师利言:我于海中,唯常宣说妙法华经。

智积问文殊师利言: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希有。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不?

智积菩萨用偈赞叹以后,文殊菩萨就自己出来表态了。他说,我在大海当中主要是讲《法华经》,讲一佛乘的思想,中道实相思想。

这个时候,智积菩萨就起疑问了。他就问文殊师利菩萨说:“此经甚深微妙,诸经中宝,世所希有。”说《法华经》的思想,它是由内而外的,称性起修的,这是一个很高深的法门;你要能够观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然后才能够带动你的事修的。那么,这是“诸经中宝”,这个宝就像摩尼宝珠,能够统摄你一切的善法,趋向佛道,这是“世所希有”,是希有难得的妙法。这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颇有众生,勤加精进,修行此经,速得佛不?”颇,就是难道。难道真的有众生依止《法华经》的一佛乘妙法的修学而快速成佛吗?

智积菩萨这一个问其实是有两段:第一段是赞叹,第二段他是质疑。他是赞叹《法华经》如此的甚深微妙、世所希有;第二个,龙宫,什么叫龙宫?这地方就是龙类众生住的地方。龙类是什么?是畜生道。畜生道,如果从因缘角度来看,是一个业障深重的众生,是三恶道众生。智积菩萨说,这个三恶道的众生有办法修这个微妙的法门成佛吗?即使《法华经》如此的甚深微妙、世所希有,而你作为一个畜生道的龙类,就算听了《法华经》,你真的能够快速成佛吗?就提出这么一个疑问。

我们看文殊菩萨怎么回答。

庚三、文殊回答

文殊师利言:有娑竭罗龙王女,年始八岁,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禅定,了达诸法,于刹那顷,发菩提心,得不退转,辩才无碍;慈念众生,犹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广大,慈悲仁让,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文殊师利菩萨就举出他自己亲自教授的一个弟子成佛的过程。他说,有娑竭罗龙王女,这个龙女只有八岁。文殊菩萨意思就是说,成佛跟他外表的业障不业障没有关系,跟你烦恼重不重也没有关系,因为这都是可以改变的,重点是你能不能掌握清净的传承,就是你是不是能够以一个正确的方法直观你内心深处的清净心、菩提愿,这是核心。说,我这个人业障很重,烦恼也很重,我没办法修《法华经》。你讲的是外行话。生死的东西是不可能破坏它的。我们只听过光明破坏黑暗,没有看过黑暗去破坏光明。因为你没有去观照,所以你才业障深重,才烦恼粗重。所以真正的《法华经》,它根本不怕你业障重,它也不怕你烦恼深。

我们往下看。这个人,她是一个畜生道,龙女嘛,而且她只有八岁,但是,她透过《法华经》的内观以后,我们看她产生什么效果。“智慧利根,善知众生诸根行业。”蕅益大师说,这个是她的权法的智慧,她能够掌握这种善巧方便,知道众生的根机。权法,就是事修,事修一定要合乎你的根机。就是说,我们不是今生才有生命,我们的生命是由无量无量的过去变成今生,当然你也不能完全否定过去。你就说,那我一念心本来面目是清净,那我完全否定我的个性。也不对。事修要契机,理观要契理。

契理的时候,那是超越因缘。但是你事修,你说我这个人喜欢拜佛,那你就拜佛吧;我这个人不喜欢拜佛,我喜欢打坐,那你就打坐。所以这个权法就是“善知众生诸根行业”。首先你要知道你的兴趣、根机,你的兴趣在哪里。这个是权法。

第二个最重要了,实法。“得陀罗尼,诸佛所说甚深秘藏,悉能受持。”这个陀罗尼就是总持。其实只有你能够内观真如,观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才有资格讲总持,对所有的行门都有一个总相的加持。这个是实法了。透过权实二法,这是讲到大乘的圆慧。蕅益大师说,这是圆满的智慧,权实不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宇宙街溜子停停等等走下去龙珠:大魔天使锦绣迷案诡夜世界,我能看见别人血条画风格格不入的我一定搞错了什么夜世界玩家穿进怪谈后,我诡异人设愈发抽象精灵:谁说只有人类才能修仙?樱坂风起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