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池之畔,会盟盛事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诸侯齐聚,风云际会。吴王夫差身着华服,头戴金冠,神色傲然地立于高台之上,可他的手心却微微出汗,内心被一种莫名的不安所笼罩。
昨天,一个来自吴国的报信之人,满脸惊恐与焦急。“大王,不好了!越国偷袭我国,太子友他……他被俘了!”报信人刚喊出这骇人的消息,夫差眼中寒光一闪,猛地拔剑,一道寒光闪过,鲜血溅在夫差的衣角。“休得胡言!扰乱军心者,死!”他怒吼着,声音在大帐里回荡。
然而,紧接着又有报信人赶来,同样带来了那如噩梦般的消息。夫差的面容变得狰狞,手中的剑不停挥舞,一个又一个报信人倒在血泊之中,一连杀了七个。周围的空气仿佛都被鲜血染红,弥漫着死亡的气息。他的眼神中既有疯狂,也有一丝恐惧,他不能让这个消息在此刻传开,他不能让自己辛苦谋划的霸主之梦在这关键之时破碎。此时,他已经知道在黄池一分钟也待不下去了,但又不可以立即撤回了,那样晋军会乘机攻打吴军,他又想到孙子兵法中的欲退先进之计,向晋军发出挑战,果然,先前在阅兵时吴军表现出的气势起到了作用,晋定公也是考虑到国内的形势,不愿把手里点老本贴在与吴军的恶战上,让夫差当了盟主,夫差的欲退先进之计得逞了。
此刻,他看向台下的吴军,士兵们还不知晓国内的惨变,依旧军容整齐,而远处的诸侯们也未察觉到异样,夫差握紧了剑柄,极力稳住那已有些慌乱的心,在这风云变幻的黄池继续这场豪赌。大局已定,夫差志得意满,他终于得到了象征霸主地位的白马与宝剑,急匆匆地赶回大营。当晚,他便下令撤军,全军迅速收拾行囊,准备踏上归途。
2
时光荏苒,会盟结束已然过去了不少日子。在这看似平静的表象下,晋国这边的众人却渐渐地察觉到了一丝异样。那曾经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吴军大营,此刻竟出奇地安静下来。远远眺望而去,只见营帐之上的旗帜依然在风中肆意飘扬,猎猎作响;哨所上的士兵们依旧身姿挺拔,如雕塑般纹丝不动地伫立着;偶尔还能瞥见几个将领模样的人,身披厚重的铠甲,威风凛凛地骑着高头大马,在营地内不紧不慢地缓缓踱步巡视。
然而,与往日的喧嚣和嘈杂相比,如今的这里却宛如被一层神秘的面纱所笼罩,让人难以窥探其中的真相。以往,营地里到处都能听到士兵们的谈笑声、操练声以及各种器具碰撞发出的声响,交织成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章。而现在,这片营地犹如一座沉睡的巨兽,静谧得令人心生不安。就连那偶尔传来的马蹄声,似乎也被这诡异的寂静吞噬得无影无踪。
这一变化自然引起了晋国人的好奇心,他们开始私下议论纷纷,猜测着吴军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晋军决定派出一些精明强干的侦察兵前去一探究竟。这些侦察兵小心翼翼地靠近吴军大营,一边观察着四周的动静,一边悄悄地摸向营地。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终于又过了一天。当晋军再次派人前来侦察时,惊讶地发现,此时的吴军大营就连哨所上都没有士兵驻守了!整个营地显得空荡荡的,毫无生气。见此情形,晋军的侦察兵们壮起胆子,悄悄地潜入了吴营内部。进去之后才发现,原来这里只不过是留下了一个大军仍在此处驻扎的假象而已,实际上,吴军早就已经撤离得无影无踪,人去楼空了。撤回了。得到消息的晋定公与手下将领们互相看着,猜想着在吴国发生了什么事……
夫差听闻国内有变,心急如焚,当即率领大军火速赶回吴国。然而当他抵达之时,却发现眼前的景象令人痛心疾首。原本繁华热闹的吴都如今已变得一片狼藉,大街小巷空无一人,到处弥漫着硝烟和死亡的气息。越军已然退兵,但他们所过之处却是满目疮痍,整座都城仿佛被洗劫一空,只剩下残垣断壁和无尽的荒凉。
而这一切灾难的源头,则要追溯到越军攻打阖闾城之际。当时,年轻气盛的太子友因一时轻敌,竟然不顾众人劝阻,毅然决然地率部冒然出城迎战。可惜他终究还是低估了越军的实力,最终兵败被俘。越军趁势长驱直入,一举攻入城内。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吴国守城士兵们虽奋勇抵抗,但无奈双方力量悬殊,这场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
越军在城中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动地。财物被掠夺一空,房屋也纷纷化为灰烬。整个城市陷入了深深的恐惧和绝望之中。
不过,越军将领也深知夫差率领的大军正在急速回援,以目前己方的兵力恐怕难以与其抗衡。权衡利弊之后,他们不得不选择暂时撤退,以免遭受更大的损失。但即便如此,吴国所承受的伤痛已是无法挽回。
夫夫差心中憋着一口闷气,愤怒得简直想要立刻率领大军向越军发起进攻,将他们一举击溃。然而,当他环顾四周,看到自己手下的将士们时,却不禁眉头紧皱。这些曾经英勇无畏的战士们此刻已经个个面露疲态,仿佛被抽走了灵魂一般,完全失去了往日的斗志和活力。而且,他们的心思早已不在战场上,而是牵挂着家中亲人的安危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继续奋勇杀敌几乎成了一种奢望,根本就没有人还有心思打仗了。
就在这时,大夫王孙骆站了出来,他恭敬地对夫差说道:“王上,如今我们尚且不知道太子友究竟处于怎样的境地,情况不明之下贸然开战恐怕并非上策。依微臣之见,倒不如暂且与越国议和,希望越王勾践能够念及您当年没有灭掉越国并且饶他一命的仁义之举,释放太子友,并停止这场战争。”夫差听后,沉思片刻,觉得眼下似乎也别无他法,只得无奈地点点头问道:“那么,派谁前去议和较为合适呢?”王孙骆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王上,微臣愿意前往越营议和!”
于是,王孙骆肩负着重任踏上了前往越营的道路。一路上,他心情忐忑不安,不断思考着该如何说服勾践同意议和。然而,当他终于抵达越营之后,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他不仅没能见到勾践本人,就连提出想见一下太子友这个小小的请求也遭到了拒绝。最终,王孙骆只能带着满心的失落和沮丧,灰头土脸地返回了吴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