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6月20日-星期一-中午13时之后
——————
Excited emotions cannot be suppressed, singing loudly with joy/Because of your pany, I was able to bee so straightforward. 激动的心情无法抑制,欢欣雀跃地放声歌唱/因为有你的陪伴,我才能够变得如此直率
Waiting on the sparkling stage/No matter what, I am the real me/Flying towards the new world. 在闪闪发光的舞台上等待着/无论怎样的我都是真实的我/向着新世界展翅飞翔
——————
“……”
后台处并没有多少人,似乎也是因为中午所以才这样,应该吧?
我不太清楚这些学生会的成员们是怎么做事的,因此我没法下一个结论。也许是休息,也许是去其他地方找维护工具(这里的各种机械设备和电子设备如此之多,一般学生是根本无法处理的,所以可能会出现事先没有准备好应对措施的情况),也许是别的什么情况。
“你是?……”
“啊,她是我班上的。卿云,你是来参观后台的吗?真是少见呢,现在这里没什么人,你就随便看看吧!我还要继续检查,就不带你参观了,抱歉哈。”
一名男学生看到我掀开幕布(走后门太麻烦了,我选择直接从舞台上走进去,那样最快)便怀疑的看向我,他旁边的女孩则为我打圆场。
啊,明明我跟她并不算多么相识,为什么她会为我打圆场呢?
其实我知道那个答案,但我是不可能会让那个答案浮现在我思考中的。
“没事,我就是来随便看看,感受一下校园节的气氛而已。”
我很是随便的回答了一句,就开始随便的在这偌大的后台控制室和给演员(用“表演者”这个词或许会更好一点?)们侯台(这里的设计跟传统的设计不同,这些地方都用一个大厅连接起来而不是复杂的走廊式连接)用的侯台区。
这里的地面就跟外面用的一样都是特制(由命运集团所属部门基础科学技术部研制并由所属智能工厂生产)的石砖,只是这里的石砖比户外的那些要更加干净。
说是干净其实也不对,因为这些石砖仍然有那种看上去很粗糙的感觉。但说是不干净也过于挑剔了,因为这种地砖无论在任何方面都快比得上磨砂瓷砖了,虽然它的清晰度确实要比磨砂更差一点。
不过这一点在这种场合正好合适——没有一个女生希望自己穿裙子的时候,被瓷砖镜面反射吧?我想这就是这种石砖被应用在这里(这里的水平面离外面的地面只有一米左右,因此不需要担心沉重的石砖是否会损坏建筑物内部结构)的原因,虽然这项成果只不过是某个研究项目的副产品(本来的研究项目是想制造出一种“能够在大多数地理环境下都能得到原材料的建筑材料”,偶然间就研究出了这种石砖。尽管这确实是一种建筑材料,但该项目的原计划核心是外墙材料和装修材料)而已。
探测仪还是没有反应,我有些厌倦了,感觉却在时刻提醒着我周围有“东西”,不适感挥之不去。
“到底是什么东西,才会在不影响物理环境的情况下对精神造成这么强的影响……”
我想到了一个可能性,可那个可能性我并不想承认,那太可怕了……
“老王,你还记得16年前我们刚到命运科技大学的时候的事情吗?第一届校园节可是鸡飞狗跳啊,与之相比今天的校园节可太温和了……”两个年纪约莫40岁的中年男人在交谈着。我知道他们,记得应该是……命运第三中学技术部的部员(部员还是科员?这两个称呼都无所谓,因为都只是“成员”罢了。)?
“温和点不是更好吗?我倒是不想再经历一次那时候的麻烦了……那时候为了堵住那些顽固的家长和那些媒体人员的嘴可花了不少力气。”他们两个似乎在回忆过去一起经历过的事情。
我听说过那些事。在30年代初期,第四次科技变革还没有被所有人意识到、在新的风潮还没有完全袭来之前,那时候的大部分人并不理解命运系学校的作法。
虽说现在仍然有不少人不理解就是了。
“不过,那时候的……组织性?还是该说品牌性?哎呀,反正就是那种团体性吧?那时候的偶像团体风潮没有今天这么浓厚呢,今天的命运系学校几乎都有属于本校的偶像类团体。”
偶像类团体?真像是年长的科学研究者(这两人显然是在命运科技大学工作多年的,那么据此我就可以推测他们至少读过硕士……因为命运科技大学“喜欢”让它的所有员工“提高学历”,以超过全日制一倍学年数的非全日制的方式)会有的思考方式。分门别类是科学研究者(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的基本素质,但普通人并不会这么思考问题。
普通人只会在心里想:偶像。
啊啊,确实偶像类团体(其实我挺喜欢这个说法的,现代社会太需要对所有概念进行分类了,只有旧世代的愚者们才以为分类概念是错误的)的数量和质量(质量?这个词会不会有所冒犯?无聊的想法,这是狂热的粉丝才会有的想法,但这些青春偶像们自己就很讨厌旧世代的那一套)都比30年代更加“进步”了不少,可能是多亏了自动智能化技术和社会科学理论的大规模应用吧?
风气确实变化了很多,虽然我的这个观点是根据网络世界中记载下来的巨量数据而得出的,并没有一丝一毫的亲身经历。但一定要亲身经历才能得到一丝一毫的“真实”?那可不一定呢,人类的科学从来就不是由百分百的亲身经历构成的吧?更不用说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了。
不过这些偶像类团体的成员名字、团队名字、相关故事我一点都不关心,那与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