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李哥,这才是刚开始嘛,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吴龙笑着看向他,
“咱们现在是‘小米加步枪’,条件虽然简陋,但只要肯动脑筋,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吴教员说得对,咱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赵连长说道,“当年我们刚来南泥湾的时候,条件比这还要艰苦,我们不是也一样克服了重重困难,把南泥湾建设成了‘陕北的好江南’吗?”
“是啊,我们有的是办法!”李位也说道,“吴教员,您就下命令吧,我们该怎么做?”
“好,那我就说说我的想法。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困难,一是缺乏设备,二是缺乏技术工人。
所以,还是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想办法改造现有的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要抓紧培训技术工人,让更多的人掌握纺织技术。”
“好,吴教员,我们就听您的!”战士和老乡们齐声回复着。
在吴龙的带领下,南泥湾的军民,开始了“土法上马”的被服厂建设之路。
“同志们,咱们的纺车虽然简陋,但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一定能够提高它的效率!”吴龙指着一台老旧的手摇纺车,
“大家看,这台纺车只有一个锭子,一次只能纺一根纱线,纺线效率太低了。我们可以想办法增加锭子数量,让它一次可以纺多根纱线。”
“吴教员,您有什么好办法吗?”王木匠知道吴龙有办法,自从上次和吴龙一起改进水车和脱粒机,他就对吴龙的“奇思妙想”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想法,我们可以借鉴之前改进纺车的经验,把纺车的传动装置进行改造,增加锭子的数量。”吴龙指了指纺车,
“另外,我们还可以改进一下纺车的结构,让它更轻便、更耐用。”
“好,吴教员,这事就交给我们了!”王木匠信心十足,
“我们一定按照您的要求,把纺车改造好!”
在吴龙的指导下,王木匠带领几个技术骨干,开始了对纺车的改造工作。
他们反复试验,不断改进,终于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多锭纺车。
这种纺车可以同时纺出多根纱线,而且转动起来更加轻便、平稳,大大提高了纺纱的效率。
“吴教员,您看,这是我们改造后的纺车,您试试看。”王木匠搬来一台崭新的纺车。
吴龙坐到纺车前,纺起纱来。只见他左手拿着棉花,右手轻轻摇动纺车的手柄,
几个锭子飞快地旋转起来,把棉花捻成了一根根细细的纱线。
“嗯,不错,这纺车改进得很成功,纺纱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吴龙对此很满意。
“哈哈,这都是吴教员指导得好!”
“好了,现在纺车改进好了,我们还要对织布机进行一些改造。”
经过一番努力,吴龙等人又对织布机进行了改进。
他们改进了织布机的传动装置和梭子,使其更适合织造不同类型的布匹,并提高了织布的速度。
“吴教员,您真是太厉害了,您简直就是发明家啊!”战士们和老乡们都对吴龙赞叹不已。
“这都是大家的功劳,没有大家的辛勤劳动,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成果。”
“现在,我们的设备已经改造好了,接下来,就要开始培训技术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