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就过了年余。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李佳启日以继夜的背诵和抄写着经册,非常努力的要成为一个大道士。
杜咏梅又提出来要买一头牛来养,来春要耕田翻地,减轻人力挖土的劳累。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李佳启与妻子达成共识,他去林场去做剥木皮的工作,挣钱买牛。
春种完成后已到了五月中旬。李佳启专门到铁匠铺定制了一把柴刀。柴刀刀身通直,长九寸加上刀握把约长一尺二,宽一寸五左右,刀脊厚约五分,刀刃略呈弧形,刀尾弯成85度。
这是一种专门用作剥离杉树木皮的刀具,非常好用。是山林区居民总结出来的理想劳动工具。
五月中旬就去了林场做事,期间下雨的时间多,断断续续的做了几个工就又回来等天晴。六月以后,下大雨逐渐减少了。
期间也偶尔抽空回家,直到秋天到了,稻谷成熟了又回来几天收稻谷,之后又去了林场。十月份以后树皮再也剥不下来了结账回家。
这几个月的收入还真不少呢,买一头牛足够了,还用不完,到过年了一家人还每人可买一件衣服。
十月底的最后一个圩集日,李佳启夫妻走路二十多公里从集市上牵回来一头壮实的大黑牛。从此,每天又多出了一项放牛的工作。
十岁不到的李不周周末的任务就是放牛。
每天午饭后就把牛牵出去和左邻右里的牛群一起往山上赶,然后牛群们自行到山里找吃的,放牛人在路口处等着就是了,牛群吃饱了就会自行下山。
放牛的一般都是家里的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
李不周跟着隔壁家的老太爷一起放牛,这老太爷放的是三家的牛,老太爷三个孩子家都养有牛,放牛的任务全落在他一个人身上,不论吹风下雨这老爷子风雨无阻地准时把牛往山上赶。
老太爷放牛不论天晴还是下雨他都要背一副蓑衣,头戴一顶帽子。
天晴的日子到了山上把蓑衣往地上一铺,躺在上面把帽子扣在脸上挡住光就睡觉。
下雨天到了山上就找一块石头把蓑衣折起来坐到石头上,头戴着帽子,下多大的雨,他身上都湿不了。
偶尔掏出烟斗装上一锅自家种的旱烟,点上火抽上一口。
他自己种的那个烟,烟油特浓,捏一点在手指上搓一搓特别粘手。装烟斗里点火不吸就烧不着。
吸烟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喜好就是教别人吸烟。
老太爷和孩子们一起放牛也特别喜欢把自己的烟丝分享出去给孩子们用纸卷起来吸。
如果愿意尝试一下他的烟斗的他也不吝啬,一律满足。
“不周,你多大了呀?”老太爷叫李富官,是李不周太爷爷辈的本家族系分支。所以,从懂事起就是叫他老太爷的。
“快十岁了,等到杨梅熟得时候就快到我生日了。”李不周回答。
“哦,杨梅熟的时候吗?那是五月。”李富官叭唧着烟斗说道。
“我不知道是几月,就是知道每当杨梅可以吃了,过不多久我爸妈就给我做鸡蛋面吃,说是我生日了。”李不周认真的回想着说道。
“老太爷,吸烟斗是什么味道呀?”李不周问道。
“你吸过烟吗?”李富官问。
“吸过,我和姜胜他们经常捡烟头剥开把烟丝收集起来用纸卷起来吸。”
“想不想试一试?试过你就知道是什么味道了。”李富官狡黠的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