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家,父亲是方圆百里的能干人,能说能写能算。
当兵转业后只修了一点点成昆铁路,就遇上通车了,算是并没有吃到最苦的苦。
然后运气很好,就留了下来,没有再回农村。
别的站长都是初中生,而父亲一个小学生,却很快被破格被提成了站长。
并且年年都是段上的先进,人走到哪里,先进带到哪里。
所以他们很快就农转非,从老家那个连赶集都要走十五里,山连着山的小山村里出来了。
而且还是到了现在这个离西昌城很近,同时办理客货运业务,在凉山州算是很繁华的小镇上。
这是非常难的,只有特别优秀的人才可以办到,是领导对父亲的欣赏与信任。
但母亲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也是方圆十里最漂亮,最能干的女子,她也能写能算,而且是那个年代绝无仅有的独生子女。
父亲当年在部队上做到了排长,他一心想留在部队上,没有能够如愿。他的领导很欣赏他,但是当年却没有那样的政策。
所以等他回老家的时候年龄已经很大了,27岁了。周围年龄相当的女子已经早早地出嫁了,只剩下了25岁的母亲了。
可是母亲却是根本就不想结婚的,如果不是外婆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她很想一个人自己过一辈子,更不想养儿养女受拖累。所以,他们俩经常发生争执。
母亲从小一个人独自长大,不太爱说话。他们从来不会大吵大闹,每次他们闹矛盾,总是父亲说几句,母亲一声不吭。
或者只说短短的一句两句。
但她心里却是无比地不服气,无比地倔强的。
他们总以为她还小,也从来不告诉她,他们因什么而争吵。
只是有一次她知道,父亲当时在会议室开会,因为他在讲话,母亲就将送的饭菜放在了门外面。
她想她已经在他面前晃了又晃,那么大的一个人,他应该是看见她了,哪知道他却并没有看见。
就和冼锐吃完了八宝粥,才想起了她一样。原来,在男性那里,一切都是正常的。
等他开完会的时候,饭菜都已经凉了。他随时都可以开,也可以不开,他完全可以早点结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