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载:高宗崩,遗诏皇太子柩前即皇帝位。皇太后临朝称制,改元嗣圣。元年二月,皇太后废帝为庐陵王,幽于别所。
新唐书载:高宗崩,以太子即皇帝位,而太后临朝称制。嗣圣元年正月,废居于均州。
两唐书都没有明确的说明,李显是为什么被废帝位的。反而宋代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当中,做了一些详细的描述:
春,正月,甲申朔,改元嗣圣,赦天下。
立太子妃韦氏为皇后;擢后父玄贞自普州参军为豫州刺史。
……
中宗欲以韦玄贞为侍中,又欲乳母之子五品官;裴炎固争,中宗怒曰:“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炎惧。白太后,密谋废立。
从司马光的描述上来看,李显似乎是一个没有头脑的人,连让天下这种话都能够说出来,还真的不适合做皇帝。
不过司马光着“资治通鉴”,已经是唐后数百年的事情了,他怎么可能知道的如此清楚。
从这点上来说,司马光的见解是存疑的。
+++++++++++++++++++++++++++++++++++
谢康带着不满,悲愤的说出皇帝被废的话,厉延贞是能够理解的。
对于谢康这种,从小接受儒家教育的人,在他们心目中,天地君亲师为大,废掉皇帝就跟天塌了一样。
这是让他们根本无法接受的事情。
“先生可曾知道,太后为何要废黜陛下?”
厉延贞还真的非常好奇,李显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被废掉的。
只是,谢康紧闭双目,愤恨的微微摇头,让厉延贞的好奇心无法得到满足。
厉延贞心中不由自嘲,盱眙远离京师,谢康又怎么可能知道朝堂中发生的事情,自己就多此一问,
前一世,其实厉延贞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他并不认同司马光的说法。
在厉延贞看来,中宗李显之所以被废黜,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周武革命。
不然的话,在武周后期的时候,李显为什么会再次被召回,并且最终又登上了帝位。
说白了,废掉李显,册立李旦,都不过是周武革命的一个过程而已。
当然,这些话厉延贞是不能够告诉谢康的,就算是他说了,恐怕谢康也不会相信,武则天一个女人能够登上帝位。
只是,看着老头一脸的愤懑痛苦之色,厉延贞还是心中敬佩。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真的是心怀天下。即便是朝堂发生的事情,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
沉吟了片刻之后,厉延贞犹豫着想要开解一下老头。
“先生,学生认为,先生大可不必如此的悲切。虽然陛下被废黜为庐陵王,但是相王同为先帝子嗣,即皇帝位也无不可。”
谢康激灵一下,猛然回头,愕然的问道:“你怎知是相王继位?”
“啊?”
厉延贞懵逼了,难道说李旦没有被立为皇帝吗?
不过,厉延贞相信,历史是绝对不会改变的,李旦一定会继位的。
只怕是,此时消息还没有传到盱眙。
“这是今晨,学生和阿翁前往盱眙城时,听到他人所言。”
这是厉延贞感觉最合理的解释,他总不能告诉谢康,自己拥有几千年后的记忆。
谢康显然是接受了厉延贞的解释,只是看上去,似乎并没有释怀。
沧桑眉宇之间,带着愁容,更有一种忧虑。
厉延贞真实觉得,不能理解此时的这些文人。
他们都是备受儒家思想教育的人,天地君亲师的理念,真是根深蒂固。
废立之事,怎能轻言。
厉延贞垂手站在谢康身后,并没有再去打扰他的沉思。
一旁的小醉文,似乎也有些不耐。但,看到阿翁一脸的肃穆,也不敢吭声。
“唉!”
谢康望着池塘,发出了一声无奈的叹息。
接着自语,又向是对厉延贞说:
“轻言废立,岂不令天下动荡。”
厉延贞听到这句话,陡然激灵灵打了一个寒颤,谢康的话确实提醒了他。
他突然想起来,正是因为这次武氏的废立之举,随后会发生一场剧烈的动荡。
徐敬业叛乱。现在应该还叫李敬业。
已故英国公李积的孙子,也就是袭其爵位的现任英国公李敬业,在李显被废当年就发起了一场伐武的叛乱。
厉延贞曾经了解过这段历史,清楚记得,叛乱的发生,就在淮南道和淮北道一带。
而盱眙所在的楚州,正是在战乱范围之内。
只是,厉延贞现在不能够肯定,盱眙是否会受到这场战乱的波及。
不过想来,楚州既然在战乱之中,盱眙不管是否受到波及,肯定是会出现动荡的。
都梁山,距离盱眙城并不是很远。
如果想要拿下盱眙城,都梁山却是进攻一方最好的扎营之地。
想到这里,厉延贞只觉一股寒意,从头顶直窜尾骨。
厉延贞垂着双手,心忧即将发生的事情。
谢康不知道什么时候,一直直视着他,眸光迸射出赞叹之色。
只见此时厉延贞眉头紧蹙,一脸的忧郁之色,心中不免以为,他是因为自己刚才的话而心慌。
厉延贞忽然感觉到谢康直视的目光,抬头看到对方一脸欣慰,挂着淡淡的笑意看着自己。
看着面带笑容的谢康,厉延贞不由灵机一动。
“刚才先生所言,陛下废黜,会令天下动荡。学生,已以为然。”
谢康闻言,倍感兴趣,没想到这小家伙居然对天下大势有见解,着实令他感到惊奇。
“哦?你且说说,有何看法?”
厉延贞深呼一口气,向谢康一揖,正色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