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邓艾,那位历经无数风霜、身经百战的将领,率领着大军跋山涉水,终于抵达了成都城外。大军迅速安营扎寨,如一头蓄势待发的猛虎,静静地蛰伏在城外。邓艾没有丝毫迟疑,立刻下令士兵们砍伐周边的树木,准备打造各类攻城所需的工程器械,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万全准备。
然而,在这看似坚定的行动背后,邓艾的内心深处却藏着诸多顾虑。他凝视着眼前这座巍峨的成都城,城墙高耸入云,厚实无比,仿佛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土地。易守难攻的地形,让他不禁暗自皱眉。再回望自己麾下的兵马,虽然都是从阴平小道偷渡而来的精锐之士,身经百战,但人数却实在有限。满打满算,也不过才区区两万人马。若仅凭这点兵力强行攻城,无异于以卵击石,白白送死。
邓艾心中暗自盘算,此次能如此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成都城下,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威慑。他期望的是,在这神兵天降的重压之下,成都城内的守军能够心生恐惧,心理防线瞬间崩塌。进而迫使刘禅那昏庸之辈乖乖出城投降,将这座城池拱手相让。如此一来,这场伐蜀大战的头功便非他莫属。想到此处,邓艾的眼中闪过一丝炽热的光芒。他深知,自己出身平民家庭,一直以来都饱受他人轻视和冷眼。若是此番能够立下不世之功,便能扬眉吐气,从此再也不必受人欺辱。
回想起上次与钟会的会面场景,邓艾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无名之火。钟会那副趾高气昂、目中无人的模样,仿佛天下尽在他手中。邓艾暗自发誓,定要让钟会对自己刮目相看,更要凭借这次战功彻底将其踩在脚下,让他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英雄。于是,他每日都翘首以盼,期待着来自成都城中有利于自己的消息传来,仿佛那胜利的果实已经触手可及。
然而,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从探子那里传来的消息却越发让邓艾感到迷惑不解。第一天,探子来报说蜀汉朝堂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辩论。各方势力纷纷站出来各抒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仿佛整个朝堂都陷入了混乱之中。邓艾听后,心中不禁暗自窃喜。他以为这是蜀汉内部出现分歧的征兆,对自己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到了第二天,这种情况非但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据探子所言,朝堂之上的投降派竟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眼看着局势对己方愈发有利,邓艾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站在胜利的巅峰,接受着众人的膜拜。然而,就在他满心欢喜地等待着胜利果实降临之时,第三天却有新的消息传来——蜀汉朝堂发生了巨变。
刘禅,那个曾经稳坐龙椅的帝王,竟然宣布退位,将皇位传给了其子刘璿。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邓艾震惊不已。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新任皇帝刘璿竟然当机立断地下达旨意,表示蜀汉决心要奋起抵抗,甚至还打出了“为了大汉的荣光”这样冠冕堂皇的旗号。这一系列突如其来的变故着实让邓艾始料未及,他仿佛从云端跌落到了谷底,心情瞬间跌入冰点。
邓艾独自一人走进营帐之中,心中烦闷异常。他苦思冥想着应对之策,却一时之间找不到头绪。强行攻城?风险太大且胜算渺茫。退兵?那更是万万不能。他深知自己此行肩负着何等重要的使命,绝不能半途而废。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邓艾的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仿佛有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他想到了一个可行之计——既然强行攻城风险太大且胜算渺茫,那不如换个思路,尝试通过野战的方式来一决胜负!
然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先想办法激怒对方,诱使其主动出城与己交战才行。可是,究竟该如何才能有效地激怒蜀军呢?邓艾的心中再次陷入了沉思。这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人——师篡。此人智谋过人,或许能为自己出谋划策。
“让师篡进来!”邓艾迅速吩咐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与期待。
就在师篡踏入营帐的那一刻,邓艾迫不及待地将自己心中酝酿已久的想法和盘托出。他凝视着师篡的眼睛,仿佛要将自己的决心与信念传递给他。师篡眉头微皱,仔细聆听着邓艾的每一句话。他时而微微点头表示赞同,时而陷入沉思思考对策。待邓艾讲完之后,师篡缓缓开口道:“此计甚妙!不过若要使其更加完美无缺,还需以精妙之辞书写成一封劝降信。如此一来,既能展示我方的诚意与宽容,又能巧妙地激怒蜀国朝堂。”
说罢,师篡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他的笔尖在纸上轻盈地跳跃着,仿佛是在谱写着一首优美的乐章。不多时,一封言辞恳切、文采斐然的劝降信便跃然纸上。信中的字句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人心,但又巧妙地隐藏着锋芒让人难以察觉其中真正的意图。师篡对自己的作品颇为满意他深知这封信虽名为劝降信但在如今这种局势下要想让蜀国心甘情愿投降几乎是天方夜谭。
然而这封信的真正目的并非劝降而是要激怒蜀国朝堂使其失去理智做出出城决战的错误决策。师篡小心翼翼地将信件封装好并派遣一名亲信快马加鞭送往成都城内。他凝视着亲信离去的背影心中既紧张又期待。他不知道这封精心策划的信件能否如预期般发挥作用从而打破当前僵持不下的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