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伯点了点头,只能这么想了。一条路走不通,好在公子羽还有另一条路。
这是季陌又插嘴道:“封君可是要纳贡,只是不知公子羽拿何物进贡。如今河头百姓,不种粟而种麦,这恐怕……”
老伯怒道:“纳贡,可用钱帛、五谷。麦又有何不可?”
季陌之意,在于提醒季陀,河头种的是麦子。到时要纳贡,公子羽要是以强权威胁要其以钱帛换麦,他是不愿意的。
季陌的提醒之言很奏效,季陀的眉头立马就皱了起来。
季陀不能管,但是一定要提醒。
“今送公子桓来苦陉,一为解公子桓对兄长的思念之情,二则是来替国主问候公子!”季陀后面一句咬音极重。
老伯是五大三粗之人不假,但老兄弟的这点好意提醒,他还是看得出来的。也就是说,要是公子羽胡作非为,他虽然管不了,但是国主会知道。所以还让老伯提醒公子羽,让他注意和收敛。
老伯听出了话里的意思,随即哈哈大笑。
对季陀道:“老兄无需顾虑。公子虽平日喜玩闹,但却善于生财之道……”
“莫非是收刮民财?”季陌下意识出口道。
老伯压着牙,努力保持着笑容不变,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来:“以麦收财!”
季陌有些不信,道:“怎么可能?麦难以下咽,怎可换钱帛?我万万不信!”
老伯冷笑,正想去找一个馒头来把季陌的最堵上。
而就在这时,公子羽却进来了。
见老伯那边模样,公子羽故作神秘的笑道:“几日之后,县令大人自会知晓!”
显然,公子羽从后院走回正堂时,听到了三人的一些谈话。
“几日之后?莫非公子尚未成熟的麦子也能换钱帛?”现在还是春风刚过,是初夏之时。远还没到麦子成熟之际。故而季陌会有此问。
公子羽微微一笑,道出了让人震惊的言语。
“我的麦子,是在冬天种的!”
不光是季陌,就连见过诸多世面的大司马季陀也有些震惊了。
冬天种小麦,麦子还越冬了?
“若诸位不信,可推门瞧瞧!”公子羽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三人出了公子府,望河头数里良田,果然已经有人在收割麦子了。
季陌大惊,急步朝麦田走去:“不可能!这不可能!分明……”
手握一粒,慢慢咀嚼,季陌的脸如同这麦子一般,黄得让人心惊。
“公子,这……这是为何?”季陀难以置信道。
“冬小麦,也就是宿麦!以宿冬而得名!我出城时,万里飘雪。也就是那时,宿麦入的田……”公子羽解释道。
其实宿麦,并不是公子羽发明的,而是本来就有的。麦子最早发现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楼兰被发现,而宿麦,也就是冬小麦,最早可追溯到西周。
《逸周书。卷六。尝麦解》中记载“维四年孟夏,王初祈祷于宗庙,乃尝麦于太祖。”
意思是说,在周成王(公元前1055年~公元前1021年)孟夏(四月左右)在这个地方尝新麦。而在四月成熟的新麦,也就是后来在汉朝才因为董仲舒的推广而渐渐出现在人们视野里的宿麦。
“公子有奇想,下官佩服!但公子如何用麦子换钱帛呢?”从震惊中恢复过来的季陌问道。
老伯欲言又止,而公子羽故作神秘道:“先前已经说过了!县令大人,不日之后,便可知晓!”
季陌已经在宿麦这个问题上,落了下风,为找回颜面,换言道:“听闻公子善炼丹之术,但炼丹之术,乃耗费钱粮之事。如今小麦初成,我且暂信,公子能以麦换钱帛,但河头百姓秋收之后,又将存多少余粮呢?”
季陌明着暗着,就是在想讥讽公子羽炼丹耗费钱财,实际上却天天炸炉。
公子羽闻听此言,自然能推断出季陌平时没少关注公子府的动向。
公子羽也不指责,对其道:“那今日,我且开炉炼丹,以赠二位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