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王爷庙接受军事训练的那批学员长期滞留在那里也不安全,渡边正雄最后下决心让他们返回营口一带的学校。因尚未找到新的校址,他虽想搬迁,但也感到搬迁也易出事。所以仍犹豫不决。本来,学员已掌握了日语,也学会了用枪与拼刺等要领,现在完全可以送到华北地区的。但他也不知其姐夫葫芦时装什么药,迟迟不见其调用这批蒙古族青年的命令。
其实呢?冈村宁次对渡边正雄的这一提议感兴趣的那年,也就是日本昭和十六年,即一九四一年,当时太平洋战争爆发初,关东军与华北方面军不少部队南调至菲律宾一带参加对美作战,战线延长,兵力不足。加之华北方面军一部分也被抽调至华中,华南地区山区扫荡,使得华北方面军兵力下降到二十四万多人,其兵力分布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037人,很多炮楼里的日军后来都人走楼空,不得不由伪军去驻防。这些伪军由日军定期去管束,因管理人员难到位,伪军内部也经常出现哗变与袭击查防的日军事件。这种局面下,冈村宁次才对渡边正雄的提议发生了兴趣。不过,后来因华北“治安”日益严重,成了最差地区,日军不得不改变调华北方面军用于其它地区的扫荡的方案,把两个师团从南部调回华北,这样兵力严重不足问题有了缓解。而渡边所招的只是四百六十多人,冈村就觉得这样方式解决持久作战所需兵源问题,希望不大。相反,把这些人调到华北,对皇军内部也有可能造成不安全的隐患。所以,他对这类事的兴趣大大下降。对自己的利用关东军外籍军团来扩充兵力的想法,也是信心不足。这些因素,使得冈村宁次反而犹豫不决了。
至于这些已培训的人的处理问题,冈村宁次曾与玑野实一通过电话协商过。玑野实一的意见是,如冈村大将改变主意,不打算再用这批人员的话,就作为新兵,转入自己的蒙古骑兵部队,但冈村宁次也不想放弃这一兵源,仍打算作为备用力量继续发展。这些计划,玑野实一也转告了渡边正雄。但对于冈村宁次的这些想法,渡边正雄已没什么兴趣了。但他也已成了骑虎难下人,因为,万一因此而引起战争,让关东军死伤而引起关东军高层注意,自己也就吃不了兜着走,说不定被关东军看成是一个吃里扒外的人。虽然冈村宁次原是关东军高层,但现在调到华北方面军,按理不能在关东军的领地里建立兵源基地的。毕竟关东军与华北方面军是两个体系,更何况关东军主力大部分被调往太平洋战场,也需要兵源扩充部队。
渡边正雄不走东线的连新线,而走大郑线,也不完全是其一时疏忽而造成,因为东线满铁经奉天与新京,那是伪满国都,且是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加上这条线上蒙古人很少,如把大批蒙古人经常沿这条铁路上南北往返,引起车上的宪兵与乘警注意,惊动关东军高层,也不太好解释。如在这条铁路线上被东蒙与南、北满共产党的地下组织袭击,后果更严生重。因而他当时不敢走东路。这才是他走西路被兴安地区活动的共产党地下组织的注意,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