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圣断”黄子澄当年也不赞同海禁之举,见朱允炆有意废止海禁,自然是十二分的赞同。
“只是海禁已久,如今大明的战船皆是江船,海船年久失修,恐怕一时之间难以启用。”齐泰道,身为兵部尚书,齐泰对于大明的海上军事力量当然有着比较全面的认识。而洪武三十一年大明朝的海上力量,几乎可以说为零。
“朕要你督造一百艘海船,要能乘风破浪,抗击倭寇,此事马虎不得。”
“这个……建造海船花费甚巨,臣恐怕……银两一时难以筹措。”齐泰回应道。
眼下国库的银两,都预备作遣散京军之用,再要户部拿出银子来,并不容易。即使国库仍有存银,户部也很可能会以各种理由搪塞推辞。对这一点,君臣四人都是明知。
“唉”朱允炆有些无奈,沉吟半晌,终于又望向石永年:“看来这件事……”
“陛……陛下,此事轻率不得。”石永年看到皇帝望向自己,急忙颤声道:“保安队是有些存银,但若与建设海防所需银两相比,怕是只如沧海之一粟。”
“造船需要花很多钱么?”朱允炆倒有些不解了,又问齐泰道:“一艘战船,需要多少银子?”
“禀陛下,若是保护航运的江船,有个十几万两银子便可造得。江上水匪,所乘尽是小舟舢板,不足为虑。但若是海船,茫茫大海波涛汹涌,又有东瀛倭寇为患。江船贸然出海只怕有去无回。……”
“朕问你,海船多少银子,照实回答便是,吓不死朕,你不必从尧舜禹汤讲起了。”朱允炆有些不耐烦。
“是……,禀陛下。臣以为,若要建设能战之海船,恐怕需银一百万两一艘。”齐泰答道:“而且海船也不宜单独出海。若要远赴夷洲,起码要十艘海船组成船队,互相照应,以策万全。”
石永年当年毕竟曾经历过海禁之前的时代,对于海防的花费,心里多少有些数。朱允炆之前却对此毫无概念。洪武二十年海禁时,朱允炆还是一个十岁的孩子,未曾参与过政事。
整个大明每年纳入国库的存粮,大约有两三千万石。至于银两宝钞,只对少数商人收取,每年所得不过几百万两。若真如朱允炆所望,建造“百艘战船”,恐怕要大明国几年的粮食收入了。就是像齐泰所说,建造一支十条船的小型船队,也要动用国库几乎一半。
这大军裁撤,要动用国库几乎所有存银,朱允炆根本不以为意。但如果要动用存粮,那便是碰触了国之根本。日后天下有变,这国库中没有存粮,大军恐怕就无法出征。而且一旦战祸再起,田地荒芜,没有存粮,岂不让亿万生灵尽皆饿死。
“怎么会用这许多……”朱允炆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看来经营夷洲,朕还是异想天开了。”
“不过孤悬海外的岛屿,似乎并不止夷洲一座。”黄子澄道:“夷洲甚远,若要教化当地土人尊王道,习王化。所费甚巨,陛下何不考虑其他岛屿?”
“其他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