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圆心位置的人:“啊哈???”
好在大家都有所克制,没有动手。两边带队的人,也都觉得事情蹊跷,对质下来差不多还原出了真相。
另一边的人都是大理寺的。
今天早上接到有人匿名举报,说是马当街的东胜楼里有前蜀余孽,意图谋反。谋反是大案子,谁都不敢懈怠。大理寺立刻差人到东胜楼来拿人,结果自然是扑了空。人不在,随身行李都还放在原处,一些往来的书信也没带走,信里的内容果然跟西蜀有关。
店里的伙计说,这个客人几天前过来预付了10天的房钱,只在里面住了一晚就走了,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大理寺的人不敢怠慢,决定一边把情况报给大理寺卿,一边守株待兔。看看能不能抓住什么线索。
于是安排了手下,扮作伙计客人,等在天字三号房的周围,只要有人过来,立刻缉拿。
天字号的客房,是东胜楼里最好的,自然也是最贵的。一住就是10天,本来以为是个豪客,结果是个反贼。
东胜楼的掌柜很无奈。
京兆府和大理寺,一个负责京城治安,一个负责刑名大案,办案的个中高手不知凡几。两个衙门合力,将东胜楼里搜出来的那些书信、证据甄别比较之后,自然发觉这些证据,大都站不住脚。多半又是一起针对十三皇子的陷阱,却又苦于缺乏直接的证据,不好结案。
只能将李愬请来,听听他的意见。
因为之前告状的事,李愬对冯征明是有敬意的。收起了平时有些不着调的戏谑态度,对老先生恭恭敬敬,有问必答。也让冯征明对他的感官,有了不少改观。
李愬说了一大堆,什么心系祖国,不忍心国家陷入动乱,别说自己不是蜀国那个什么大将军的遗腹孙,就算是,自己也断不能再让家国分裂,维护祖国和平统一是每个人人应尽的义务。这些有的没的里,冯征明只抓住了两个字:“年号…”
“年号?”毕竟是李安在看中的人,李愬给了一个启示,冯征明很快就想明白了。
不但给李愬的那封信,包括从邹世平房里搜出来的其他信笺,用的都是建安的年号。一个心怀故国的人,怎么会用自己眼中侵略者的年号?就算蜀国被灭,为了方便,大家都改用大楚的年号。但灭蜀的那年呢?那年西蜀还在,还是隆庆十四年,但是书信里用的都是建安元年。
倒也不怪设下圈套的人糊涂,只要李愬派人去东胜楼去联络邹世平,即刻就会被大理寺的衙役拿下,然后只要在李愬在家搜出邹世平的那封信,几乎就坐实了李愬和西蜀反贼有联系,剩下的都是细枝末节的内容,就不重要了。
偏偏李愬忍住了,没有派人前去,所以才会有后来的事,所以现在大家才拿着放大镜来寻找中间异常。
只要是一直生活在楚国的人,都容易犯这种习惯性的错误。大家都被思维的惯性误导了,忘记了这么简单的道理。只有李愬这种,对这个国家没什么感情的人,才容易跳出圈圈,看的更全面。
“多谢十三皇子为下官解惑,皇子慧眼如炬,机敏过人,下官佩服。只是不知何人设下这等计谋,构陷与你,皇子可有知晓?”
李愬苦笑一声:“我哪里知道?先前派人刺杀我,现在又费了如此周章来构陷我…大概是今年命犯太岁了吧。”说完李愬起身,拱手告辞。
“冯大人如果没其他事了,小子就不打扰老大人公务了,就此告辞。”冯征明也没多留,虽然最关键的地方想通了,但是离真正的结案还远,还有很多的案头工作要做。尤其这种牵扯到谋反的大案,冯征明也不敢懈怠。所有递上去给李安在过目的卷宗,每一份自己都要仔细斟酌,只求不出错。
作为金陵城里最高长官,李安在的心腹。冯征明对刺杀案的内情知道的,竟然比李愬这个苦主还要多一些。有人去天机阁买凶杀人,这个几乎人尽皆知,但是还有人到天机阁买凶救人,天下知道的不过几人,冯征明知道,李愬未必就知道。
李愬刚刚抱怨的那番话,在冯征明耳中,竟然像是一把钥匙,给冯征明提供了一些思路。具体的冯征明还没明白,但是他依然觉得自己可能快要摸到那扇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