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后面有个池塘,在我小的时候,连村里的老人都说不清这个池塘是怎样形成的了。正因为说不清,于是关于它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传说。有的说是战争年代村子为了自保,挖土修寨墙挖出来的;有的说是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的炮弹炸出来的;有的说那是村里地主家的养鱼池……当大人们这样谈起它的来历时,池塘在我们小孩子心里又多了一份神秘。
读小学时,我们的课余活动差不多就是三五成群地在村子里闲逛。虽然学校没有围墙,出了教室往北有二百多米就能到池塘边,但也极少有人去。这是因为在池塘的中间,有一个高出水面的大土堆,上面长着一棵榆树,我们的父母都告诉我们那个土堆其实是一座大坟墓,埋了很多人。除了几个大胆的敢去池塘边,大多数只敢远远地看一眼。
池塘里的水是死水,雨水和雪水是它的唯一来源。如果哪年雨雪大,它里面的水就多,如果哪年旱,它甚至可能会干涸。水多的时候,可以到榆树的树腰,说也奇怪,哪怕去年还干涸过,只要今年有了水,池塘里就会有鱼,多是泥鳅。每当这时,村民们也不管关于它的神秘传说了,很多人拿着渔网、钓竿去捕泥鳅,我们小孩子也就不再害怕,紧紧地跟在大人身边,兴奋地看。在那个物质生活比较匮乏的年代,捕来的泥鳅对于大部分村民来说意味着改善一次生活。
并不是每年都风调雨顺,遇到干旱的年份,池塘里面的那点水对于周围农田里的庄稼来说是救命之水。每到这时,抽水机、水桶甚至脸盆一齐上阵,不用一晌,池塘就会完全干涸。这时,却是捕泥鳅的好机会,把裤腿卷起,拿着盆子走进池塘底的烂泥中,用盆子随便一舀,就有可能舀到几条泥鳅。这样的机会也只能持续一天多,炽烈的太阳一直灼烤着大地,池塘里残存的那一点水也很快蒸发干净。有胆子比较大的孩子就会到池塘中间那个大土堆上挖胶泥,回来之后用胶泥做诸如小泥狗、泥老虎、泥汽车之类的小手工品。直到有一次,真的有人从里面挖出了一块骨头,大家才对这个土堆是一座坟墓的说法深信不疑。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去挖过胶泥。
后来,或许有人往池塘里扔了莲子或是藕,池塘里开始零零星星地长出荷叶来,两三年间,这荷叶竟密密地覆盖了整个池塘,一到夏天,只能看到高高低低的荷叶,根本看不到叶子底下的水,风一吹,叶子纷纷点头致意。到了秋天,荷花落后不长时间,在荷叶掩映下的莲蓬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是有无限的吸引力的。于是,我们也忘记了恐惧,在竹竿头上拧上铁丝钩,去池塘边钩莲蓬。每钩上来一个,我们就席地而坐,小心地把它剥开,取出里面的莲子。这一池塘的藕也让两个村子之间产生了矛盾,因为池塘就在我们村和另外一个村子的交界处,它到底属于哪个村子谁也说不清,以前也没有人在意。可是现在不同了,有了藕,就有了利益纠纷,为此,两个村子闹了不止一两次,也没有闹出一个结果来,后来不了了之,谁有能力谁就去刨,反正藕就在那里。
时光流转,我们一天天长大,村子里的生活也越来越好。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拆旧房子建新房子的人家越来越多,废旧的建筑材料无处安放。大家在这个时候又想起了池塘,纷纷把这些废旧材料往里堆积,几年之后,竟成一片平地,村里的小孩子们再也不知道那里曾经有一个有着神秘色彩的池塘,它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