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焦急地问起来,那秘卷上到底记载了些什么匪夷所思之事。
“那半卷羊皮,为上卷,应是黄门道士所作,大书彭族二字。作为汉人,无不知道彭祖以年寿命八百而闻名,然而,这里面先是将彭祖写作彭族,里面写的也非八百岁,而是一百三十岁……”
羊皮卷上所写内容,白话翻译后,大致如下:
彭祖,以年寿八百而闻名汗青,更因此奉仙尊神。然而,世间是否真的有彭祖?
彭祖,并非一人,而是一族简称。其寿八百,非按今日历法来计数。古代先民,以60日为一年,其寿八百,约合今日130岁,而古人平均寿命仅约3040岁,相较之下,实在非凡人也。
彭祖一族,发源于甘凉一带,曾遇犬戎之乱,举族迁往西域,流离百年。因思旧土,部分后裔又回到河陇一带,其中一脉东居山西临汾。当时正值尧帝继位,彭族中人铿追随左右。
当时天下并不太平,洪水横流、泛滥成灾。尧帝治水日久,积劳成疾,一日不堪风寒,萎顿病榻、垂垂危矣。铿见尧帝病势沉重,忧心忡忡,日夜徘徊于榻前,烹制了一碗雉鸡羹献给尧帝。这雉鸡羹香气扑鼻,竟引得尧帝口舌津然,一饮而尽,次日容光焕发、更甚从前。
此后,尧帝以平阳今邹城为都城,将轻骑一日夜可达的彭城今徐州封赏给铿,命其常制此汤,每两月用之。尧帝虽日理万机,却从此百病不生,高寿九十有八。
雉鸡常有,可彭祖氏所制的雉羹,却罕见无匹:其香、其味,鲜美异常,更有舒缓病情、康复健朗,甚至起死回生之效。尧帝身边的侍从非常好奇、询问铿雉羹炮制之法,铿答曰:“只是在雉羹中放了野生的员木果籽而已”。时人常效仿烹制,却无一人可以做出彭祖的味道。
何也?
非铿不尽言,乃不可言之:其雉羹,并非鸡肉,而是用自己血肉制成的肉糜。
彭祖一氏,并非庸庸凡人:
1、其族,左耳后成年之时皆生就一寸暗红灵芝胎印,其骨微凸,隐隐为发覆盖
2、不与外族通婚,即使通婚,所出子嗣也绝无继续繁衍的可能
3、族中女子月信半年一次,所以子嗣之事难多计较,人口增长缓慢
4、其族均寿,少有不逾百岁者,且衰老甚为缓慢,花甲之年,状若我辈而立待我辈耄耋之岁,其族仿若不惑。
5、伤口恢复迅速,瘢痕浅淡。
至于铿雉羹之法,乃族中隐秘:其血肉,于凡人,堪称一味灵药,有延年益寿、救死扶伤之效。真可谓吾之蜜糖彼之砒霜。
铿受封于彭城,建大彭氏国,赐篯姓,故后人又称其为篯铿。篯铿一脉,历经夏商,官至侯伯,殷商时更官居守藏史、拜贤大夫,久为帝王制羹汤,有一次被殷汤看见胎印而戏谑称为“肉灵芝”。世人传佚,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知“肉灵芝”这一空名。
后彭祖氏渐为整个皇室制羹,进而为仙药、重臣赏赐,日需之众,非铿一族能满足,由此,常常掺杂他物,功效不复当年。
武丁四十三年公元前1207年,王后妇好率师远征鬼方,重伤归于封地北蒙今安阳。商王武丁与王后少年结发,感情甚笃,一时闻知,从都城西亳今洛阳兼程而来。
王后病中奄奄,神色涣散,医石无灵。一侍从进谏:“彭祖氏的雉羹有奇效,定能治愈王后。如果加大剂量,必能回春。”武丁王点头称是、采纳了谏言,诏请篯铿后人哀定伯,要他当面制作雉羹。哀定伯惊惶不已,跪叩着向武丁王乞求在厨房秘制雉羹。
武丁王躁怒难遏,疑其居心:一羹之秘,何以百年不宣、为一家之所私?于是命左右在厨房外窥探。哀定伯不知隔墙有眼,痛取股肉,糜之、烹之,却尚未呈膳,王后就薨逝了。
武丁王哀痛不已,降罪于仆从左右、医史及哀定伯,发兵灭大彭,秘囚其族于西亳作琼珍两脚兽。武丁五十年迁都北蒙时,亦举彭族随迁、囚于宫苑,世代为帝王取食,成为殷商王室不宣之秘。
纣王烹杀伯邑考,也是从中得蒙启发。直到武王灭商,纣焚宫室,混乱之中,篯铿一族才得以遁逃,从此不知所踪。
至此,彭族肉灵芝之诡秘,散佚民间,为历代帝王戮力所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