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事,有一利,必有一弊,李景裕年纪轻轻就久居高位,看起来风光无限,却也产生了许多的隐患。
首先,就是他的身份,一个南唐降将居然也可以身居高位,这让后周的文武百官如何服气?
于是朝堂上的明枪暗箭,皇城里的阴谋诡计,全都针对着李景裕。这些年来,参奏李景裕的奏折,几乎堆满了皇帝的御书房,少说也有上万份,里面言辞之激烈,语气之恶毒,足够开一次骂人大会了!
只不过是因为李景裕一直待在徐州,专注发展郭威又忙于布局收拾掉桀骜不驯的王峻和王殷,没时间理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所以双方的矛盾才一直没有爆发!
但是这一次不同了,李景裕随大军回朝,身边只有百余名亲兵,一万定北军全都驻扎在汴京城外,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怎可错过?
于是乎,一夜之间,柴荣就收到了一大箩筐的奏折,全是参奏李景裕的!
柴荣心中自然清楚朝武百官的那些小心思,看起来是为朝廷着想,防患于未然,实际上就是盯上了李景裕的位置,“归德军节度使”、“武宁军节度使”,那可都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呀,李景裕一人独占两,谁不眼红啊!
但是他们也不想想,两镇节度使这样的封疆大吏是说杀就能杀,说囚就能囚的吗?小心偷鸡不成反蚀米!
李景裕可不只是一个人,在他的身后,林仁肇、郭守节、孟坚等军中将领可是唯他马首是瞻,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杀一个李景裕很容易,可是想要将他的余党都斩杀干净可就千难万难了!更何况,现在杀了李景裕,只会让其他的藩镇节度使产生兔死狐悲之感,寒了功臣之心,到时候,谁还肯为柴荣卖命?
不过柴荣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李景裕一人独占两节度,权柄确实是太重了,而且宋州离京师太近,对京师的威胁极大,柴荣可不想以后自己出征在外,还要时刻担心着自己老巢的安全。
所以“归德军节度使”是一定要削掉的,可是政治讲究的就是一个平衡,削掉了一个官职,就必须要给回另一个官职,这样才能达到平衡,免生祸患!
封疆大吏的职位是绝对不能再给了,只能在朝中任职,而且这个官职必须比“归德军节度使”高,否则就会寒了功臣之心,权力又不能太重,否则朝中的群臣不服,到时候闹起来可就永无宁日了。
既要显耀无比,又不能招人嫉妒,那就只能在两府之中挑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