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是长辈都希望自己的子嗣能过得好一些,可是由于削恩令的存在,从根本上杜绝了好吃懒做的蠢货也能坐享其成的可能,所以为了家族永远兴旺,这些贵族但凡遇到任何开战的机会,都会争着将小辈们送上战场镀金。
因此家里那些个小辈若是争气上劲自然是好事,可惜这样的人终究是少数,大多数阔少爷即使知道削恩令的存在,却依旧继续整日斗鸡遛鸟,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长辈的‘运作’上。这群人送去漠北或者燕京与游牧民族战斗,恐怕都活不到长辈买到军功就被胡人们一刀要了小命,至于镀金….棺材镀金可还行?
所以每当地方上出现大规模的叛乱起义,需要从长安发兵镇压的时候,这群贵族就和打了鸡血一样将自家小孩往里塞,毕竟以他们往日的经验那些草寇向来是一群乌合之众,恐怕看到官军就会自乱阵脚,随随便便就可以捞到大量军功,最重要的还是安全。
那么这次闫正秋到手的五千卫所精锐被偷梁换柱,变成了清一水的少爷兵也就有情可原了,虽说纯粹战力上即使忽略掉一些功夫不错的少爷们,光看他们随身带的护卫,战力相对都要高于卫所精锐,只是战场可不是逞勇斗狠的地方,需要的是战友间绝对的信任与精妙的配合。
至于这些护卫?闫正秋领人的时候都看到不少护卫之间因为主子有矛盾,剑拔弩张都要自己打起来,而旁边看热闹的更是一个劲儿的浇油添火…..这样的‘精锐’,恐怕没开战就先自己打个七七八八,都不用敌人出手了。
可是怎么办呢,武帝那么忙总不能挨个去甄别,然后把不合格的踹出去吧?他要有那闲工夫,就说明大秦要亡了….
派个人去做这事?快算了吧,武帝恐怕才一开口,那些大臣们不是家里死了亲戚就是得了重病,给他们再大的权力和保证,也没人会去做这明摆着得罪人的事情。
让闫正秋自己挑?武帝要是想除掉这个爱将,那大可以这么去做,保准不出三天自己的案头就会堆满弹劾闫正秋的公文。
最后,无奈的武帝大笔一挥亲自拟旨,将所有贵族的护卫驱逐大半出去,腾出来的位置全让卫所精锐代替;这次没人敢往里面添水了,闫正秋满意的带着四千多精锐和不到一千的摆设出了长安,一路雄赳赳气昂昂开往西南。
可惜闫正秋还是太天真了,这一路这些少爷兵屁事不断,不是嫌队伍走太快,就是不顾军纪踩踏农田结果摔下马跌断腿,最可笑的那蠢货还要农夫赔他….也就是临行前武帝特意交代过他,尽量不要得罪这些小少爷少生事端,否则按他的脾气,早就掰断这些狗崽子的腿了。
不过少爷兵多了也不全是坏处,比如后勤军需有求必应,供给速度比起漠北军还要快三分,军士们也沾了少爷兵的光改善了一下伙食,置换了不少兵甲,显然是贵族老爷们为了保证胜利下了血本。
好不容易磨磨唧唧通过水路来到西南,却在第一站荆湖郡卡住了。
闫正秋亲自去看过裕王依长水天险修建的防御,即使不精通水战的他都知道,就算是铁做的楼船也不可能安然无恙的通过那里,更何况他们这些从民间租掉过来的客船(水军没有武帝手谕,江南总督自然不会借他),就在他一筹莫展想着是不是从陆路绕一大圈绕开荆湖郡时,收到了罗生派谍子送过来的信件。
“这帮锦衣卫就是一肚子坏水….罢了,来人啊!去,派几个机灵的穿便服扮做商贾,去临近的镇子雇一些流氓或者混混来,就说要搬货,钱管够!”
…………
万毒谷从洛邑地区遁至西南后元气大损,从围剿剑阁时最鼎盛的近千弟子,萎靡至至今不到百人,门中青壮十不存一,高层战力更是被打的只剩一些老弱病残;为今之计自然是休养生息,继门主刘盈紫下令广收外门弟子,一边选取资质上佳之人收入内门,而其他资质一般的弟子则留在外门经营各种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