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国军队,如波斯人、埃及人、罗马人以及希腊人都不知道、更谈不上使用马镫;著名的亚力山大大帝率军征战时,他的骑士们的双腿也是横跨于马鞍两旁,双脚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支撑,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马镫发明以后,这种麻烦就迎刃而解了。战马更容易驾驭,骑在马背上的人解放了双手,骑兵们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且骑且射,也可以在马背上左右大幅度摆动,完成左劈右砍的军事动作。所以说,马镫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它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
华夏史书上并没有记录开始使用马镫的确切年代,从考古的情况来看,马镫应该是从东晋十六国时期开始使用的,然后才传播到世界各国。
中国发明的马镫引入欧洲以后,促进了西欧重甲骑兵的发展,也有助于封建骑士阶级的形成,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目前,晋朝和游牧民族的骑兵都还没有装备马镫,李松调查了不少军队老兵后,也证实了这一情况。而按照历史原本的发展规律,要过三、四十年后,骑兵才会开始装备马镫,但也要过了一百多年才真正大规模应用。
而作为华夏四大发明中的另一个:指南针,其前身称作“司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古人早就发现山里有一种长条的石头能指南北,叫做磁石。能工巧匠把磁石打磨凿雕成一个勺形,放在青铜制成的光滑如镜的底盘上,再铸上方向性的刻纹。这个磁勺在底盘上停止转动时,勺柄指的方向就是正南,勺口指的方向就是正北。
但是磁石的磁性有强弱,如果底盘不够光滑、摩擦力较大的话,有时候勺柄指向的精度就有些偏差了。所以后来也有将勺放在水银池里,因为水银液体摩擦力很小,勺柄能更精确地指向正南。
司南还远谈不上是指南针,精度上有些不足,携带、使用也有所不便。直到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提出了水浮磁针的制作方法,才接近现代意义上的指南针。
后来指南针主要是被欧洲应用于航海,而在华夏,则主要是用来看风水!
如果是在中原地区作战,指南针的作用还不太明显,因为这里有很多现成的道路,或者可以指引方向的城市、村庄、居民。但如果到了大漠隔壁、茫茫草原上跟游牧民族作战,由于没有明显的地标物可供参照,很容易迷路,这时候指南针就是不可或缺的,这道理跟在大海上需要指南针倒是有些类似。
现在李松打算做好这两样东西,这对于接下来跟鲜卑人的战争能起到关键作用,而且这两样在当下也是完全能做出来的。不过,历史上的公元280年,还没有人将这些运用于战争,所以这两样都还可以算是这个时代的“先进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