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说:“如果找到了羊,只要羊毛就可以了。”
中原地区养羊的确实比较少,张琛出去了一整天,总算买回来几框羊毛。李松看了下,应该说,这羊毛的质量确实不如他在茶卡盐湖时,士兵丢弃的那些羊毛。
草原上还是更适合羊的生长啊,幸好这次只是试验下怎么制作毛线。
接下来,李松让张琛找了几个纺纱织布很熟练的女工。
按照打印的资料上说的,首先要清洗羊毛。刚剪下来的羊毛确实挺脏的,几个人一起洗起羊毛来,李松也亲自参加,他需要体验一下这个过程的难易程度。
接着是制条,李松找来几把木梳子,让大家反复梳理,最后将缠一起的羊毛拆分成了连续长度的长条。
然后是纺纱,几个女工对这个比较熟练了,其实跟纺棉纱也差不多,很快就把这些羊毛长条捻合成了连续的纱线。李松看了看,这差不多就是所谓的毛线了。
真正的毛线,不是网络用语的那个“毛线”啊。
至于染色,古代本来也有染坊、染料,李松让女工们试着染了红、绿两种毛线。
整个过程下来,李松感觉人工完全可以应付下来。只不过,如果要处理很多羊毛的话,还是很辛苦的。
几个人忙活了两天,只整理出了一小堆毛线。中原地区的羊毛还是太少啊!这些毛线要做一件羊毛衫都够呛,更不用说羊毛地毯了,那就先做几个羊毛手套、羊毛帽子看看吧。
李松看了下打印的资料,可以用编织毛衣的方法来织。他让张琛用竹子削出了几根又细又长的竹条,用作编织用的棒针,然后把棒针的资料发给大家看。
李松对于这种女人的活计自是一窍不通,不过由于这牵涉到以后可能很大的一个产业,所以也陪着一起研究,给她们读资料上的文字,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她们讲解。
几个女工在李松的帮助下,那些编织过程的图案慢慢看懂了一些。她们都觉得很神奇:几根细细的棒针,就能编织出那么好看的手套、帽子。她们来了兴趣,于是反复探讨。她们不愧是纺纱织布的能手,终于慢慢掌握了编织的诀窍。
正在这时,公主突然走过来对李松说:“夫君,你在做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