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士浅尝辄止喝了口酒,神态丝毫看不出醉意,他慢吞吞道:“沮授。”
听到这个名字,潘俨肃然起敬,大名鼎鼎啊。
“刚刚你的一番话寓意非凡,你可是读过《韩非子》?”沮授问道。
潘俨一惊:“《韩非子》?沮先生为何这么说?在下从未见过这本书。”
韩非子这本书潘俨自然是听说过,但是却从来没有翻阅过。潘俨以为沮授要考验自己这本书中的内容,老老实实坦白自己的无知。
“咦,”沮授捻着胡子,看着潘俨道:“你没有读过《韩非子》从何处听说和氏璧这个典故?你师从何人?”
面对沮授灼灼的目光,潘俨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方才随口说的故事出自《韩非子》。不过他之所以知道这个故事并非是因为这本书,而是自己前世学的课文。在这个知识封闭、知识难以传播的时代,沮授有这样的惊讶不奇怪。
潘俨回答:“我没有师长,只是从乡校当中听来的这个故事。”
听完这个解释后,沮授摇摇头,想了想也理解潘俨为什么没有师长。作为儿子肯定要继承父亲的衣钵,潘凤大字不识一个,又能指望潘俨的学识多么高深呢。
潘俨解释这并非自己主动意愿:“原本我应当继续求学,不过却因家乡黄巾贼起,兵荒马乱当中,乡学废止,不得不练起了武艺。”
两汉任侠之风盛行,操练武艺不是什么新鲜事,潘俨所说的完全站得住脚跟,只是沮授听说弃武从文多了,听到弃文从武少见,不由感到遗憾。本质上,他还是喜欢文人,他现在能主动找潘俨说话,是因为潘俨气质谈吐都不似武人,没有那么鲁莽,犹若君子,因而沮授才愿意与他多聊了几句。
沮授叹息道:“真是可惜了,你若能继续求学,读上几本经书,对你日后也大有好处。”
发现了沮授失望的表情,潘俨不甘被人看扁,他没有读过韩非子,不代表他是个文盲啊。好歹作为一个大学生,他有基本的文化素养。经书?诗书礼易春秋?春秋当中的故事他知道不少,但一时半会想不起来,不过《诗》《论语》他怎么能忘记呢。
“沮先生,我没有读过《韩非子》,不过我会认字,背诵过一些论语和诗。”
“你会认字?且读过论语?”
沮授眼前一亮,宽慰笑了笑,是啊,若真是目不识丁的武夫,又怎么能说出那番蕴含深意的话。
“沮先生,虽然在下因战火不能继续求学,然闲暇之时,爱借他人书卷,深夜苦读。君子不重则不威,不学则不固。这个道理我是晓得的。”
沮授高兴地喝了一口酒,潘俨的话的那句“不重则不威,不学则不固”便是出自论语,而潘俨也没有用错地方,看来他说得并不是假话。
“既然你愿意读书,明日你来我府尹中寻我,我自有话与你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