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房屋鳞次栉比,想要寻几处适合经商的店铺异常艰难,牙行早就有人去问过。
李崇文看了几处铺面,并不满意,一旁的木头提示到,或许可以去京城外庄园里看看。
不管怎么说,以后公司都需要分离出一部分人去庄园里,就说现在,红河公司八十多人,挤在一个三进的宅院的确太挤,也容易引人注意。
先去走上一遭,也看看自己拜的究竟是那一尊大佛。
出了西直门,两人骑马倒是挺快的,小半个时辰就到了,庄园位于门头沟,永定河边上。
这里位于西郊,在妙峰山下,农庄大约两百多亩,不算很大,而且周边全是山脉环绕。
好在这片农庄临近永定河,所以土地非常肥沃,庄园里并非种植粮食,而是各种蔬果之类。
看守庄园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带着四十多户佃农,知晓来者正是准备接管农庄的李崇文,脸色十分难看。
农庄离京城不是很远,种出的蔬果主要是运到城内,供给主家,除此之外,主家吃不完的可以在京城的菜市场内贩卖。
农庄虽说不大,但出产还不错,主家也从不计算多余出贩卖掉的部分,所以他看管这个农庄,每月至少有几十两不等的收入。
这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的年轻人,如果让他接管自己好不容易谋取的差事,估计这几十两外快的事,不小心让张府的大管家知道了。
李崇文围着庄园转悠了一圈,地方是个好地方,只用来种菜太可惜了,偌大一个京城就在半日路程之内,随便做点什么都比只种点蔬菜好。
“李管事”
李崇文回过头,是那个文人打扮的中年人,大明朝过得最舒服的,无异就是这些读了几本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吧。
平日里啥事都不用做,每天就是读书,偶尔还能游山玩水,叫做陶冶情操,一路上李崇文就见过不少出门旅游的读书人。
还别说,大明的旅游行业因为这帮读书人发展的很不错,但凡考出功名,或能混个一官半职的,出门消费都能公款报销。
那个很有名的徐霞客就是一路混吃混喝,好像就是明朝末年的人物,估计现在就在某名山大川吟诗作赋吧。
但凡考到举人,那就是老爷级别的阶层,国家不敢收税,农民们巴结的送上田亩a,从此过上了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就算考的差考个秀才,国家也会供给生活费,遇官可以不跪,那层次高出李崇文这种贱商好几个档次。
读书好啊,就是啥都没考上,那也是读书人。随便都能混个谋生,比如眼前这个给主家管理农庄的中年人。
“何事?”李崇文问道。
“是这样,在下为张府打理这个农庄数年,对庄内庄外一应事务都十分熟悉”中年人一改之前的不喜神色“在下听说李管事是初至京城,若是用的了在下的地方,还请”
“你是想留在农庄是吧,直说便是”李崇文笑道“先回答我几个问题?”
“李管事请说便是,在下必知无不答”中年人得知或许可以留下来,心情好了不少。
“咱们这农庄的背景是哪位?上次没好直接问?再有,阁下如何称呼?”
“李管事说笑了,在下宋仁,为张凤翔张大人管理农庄三年有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