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君家里来了客人,他要稍微晚一点儿。”岬也在细细地欣赏石头盆景,一边回答,“阿学吃过饭才来,今天就我们几个人。”
露华看着岬一直在对着盆景一侧观察,于是问道:“这个盆景有什么特别吗?”
“有点像爸爸以前很喜欢的一盆‘水石’。”雨过天晴,岬今天穿着一件淡蓝色的短袖衫,背着双肩包,衬着他的肤色和干净的头发,显得精神饱满。他伸出手接几滴水,若有所思地说,“不过砂子的颜色不一样,石头也大了好几十倍。”
露华随意地问:“记得很清楚嘛。那么,这盆景现在在哪儿呢?”
“离开东京时卖掉啦。”岬转过头看到露华的表情,连忙解释,“当时爸爸决定继续在全国旅游作画,没有车,带不了太多家具,所以能卖的东西都卖掉了。不是什么值钱的摆设,没必要可惜啦。”
两家在东京为邻是他们四岁时的事情,比邻而居两年有余,直到一年级年末自己飞赴美国,现在回忆起来好像已经隔了一个世纪。明明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小学,每天放学后都直奔岬家做功课、吃饭,他家的格局是什么样来着?露华悲哀地发觉,都忘光了。
再看岬,他正在卸下自己的背包,掏出一个白纸本和两只粗细不一的铅笔,退后几步坐在一块石头上,将细笔拿在眼前,对准盆景比划了几下,刷刷地开始画一张速写。他表情轻松,下笔很快,没过五分钟便将盆景的轮廓全部勾出,接着拿起粗一些的笔开始描细节。
露华扶着双膝,出神地看着岬写生,他继承了岬一郎的艺术细胞,而且十分喜欢绘画,从小美术课一直是满分,还承包了班级的板报。他享受着绘画的过程,下笔从容流畅,不时抬起头观察盆景,嘴角带着一丝淡笑。
岬一郎曾经说过,绘画可以让时间定格,不过好像不止绘画可以做到?
露华看了看周围,没有人注意他们,她也卸下小背包,掏出不离身的一次成像相机,慢慢向后走几步,打开开关,对焦盆景和正在专心作画的岬,让他成为画面的主体,调整明暗——淡淡的笑容和明媚天光都非常完美,露华果断地按动快门。
“咔嚓”声和机器打印照片的“噌噌”声似乎惊动了岬,他转过头来看着露华,微微困惑地扬着眉,露华心里遗憾一次成像相机不能连续拍摄,一边取下照片捂了一会儿,递给岬:“看看,还不错吧?”
岬接过来端详了一会儿,点点头:“你的构图比我好。”
因为模特不错。露华在心里说,也去看他的画,不料岬一把撕了,揉成个团子塞进背包里,然后把照片架在本子上面,竟是要重新来过的样子。
“诶,照片给你就是了,干嘛要撕画呢?”露华大呼可惜,“给我也好啊,我就画不出这么逼真的图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