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殳是一种用于仪仗的兵器。根据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三号坑主要由车马房、南北厢房组成。
车马房位于俑坑的中部,面对坑道的东门,这样便于车马进入。
而北厢房位于俑坑的北部。在北厢房内发现祷战厅。
南厢房位于俑坑的南部,它从东向西依次排列着廊坊、俑道、正厅和偏房。
它们都有武士俑分立于两边,其中以正厅的警卫最多。
这里可能是召开军事会议的场所。
这一点也就完全证实了三号坑是一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军幕。
秦俑坑当中既有“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强大军阵,又有“运筹于帷幄之中”的将领,可见当时思虑严密,布局严谨了。
而且战车通身彩绘配上华盖,车上的成员头戴单卷尾长冠,应该是级别较高的指挥车了。
在一号坑以北20米处,是秦始皇兵马俑的二号坑。
它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是由步兵、骑兵、车兵和混合兵种组成的军阵。他一共由四个小的单元构成。
第一个小阵是弩兵阵,其中约160个铠甲俑做跪射状,170个铠甲俑作立射状。
临阵时,可轮番射击敌人难以靠近。
第二个小阵是车兵阵,共有战车64乘,武士俑192件;
第三个小阵是由战车、车兵、步兵、骑兵混编的纵阵。
这四个单元可以有机的构成一个大的军阵,也可以分开成四个独立的小的军阵。
它能攻能守,反应迅速,自我保护力强,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反应最快速的一支部队。
在二号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陶俑,其中有将军俑、跪射俑、骑兵俑等。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一个从二号坑中出土的将军俑。
将军在军队中具有特殊的身份,所以他处处显得与众不同。
将军俑头戴双卷鹖尾长冠,冠带在颈下结绳并下垂胸前。
将军俑所戴的冠叫“鹖冠”。
据说鹖是一种性情勇猛、善斗的鸟。将军俑身穿双重战袍,战袍外面的铠甲形制特殊。
双肩及前后胸共有8个彩绸扎成的花结,象征我们现在所说的军工章。
他脚蹬翘尖靴,双手相叠置于腹前,显得儒雅稳健,气度不凡。
他手指前方,仿佛正在指挥千军万马如何作战。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跪射俑,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发髻,脚登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着地,上体微向左侧转,双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握弓状,表现出一个持弓的单兵操练动作。
现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就是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最引人注目的一把青铜剑了。
“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
这把青铜剑已历经了2000多年,但是表面并没有生锈,至今仍然是锋利无比。
在它刚刚出土时,专家们曾经用它一次划透了20张纸。
经过鉴定,发现它表面有铬盐氧化层。
它采用了铬盐氧化技术。铬盐氧化技术有两种:
一种是电子镀铬,在20世纪30年代由德国人发明。
另一种是化学镀铬,在我国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发明出来了,这一点实在是令人叹服
下面我将要带领大家前去欣赏的是被誉为“奇中之奇,宝中之宝的秦陵彩绘铜车马。
如果说秦俑坑是大中显武的话,那么铜车马展厅就是小里透文了。
前面的一号车为“高车”。
总重为1061公斤。后面的这辆为“鞍车”总重1241公斤。
我们再来看一下二号车上的华盖。华盖最厚处为4毫米,最薄处为2毫米。
铜车马采用了铸造、镶嵌、焊接子母扣连接而成的。
最为广泛的是子母扣连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采用的手表链的连接方法。
像马龙头就是由一节金管,一节银管,采用子母扣连接而成的,装饰的是缨络,采用了青铜拔丝法。
他们是迄今为止考古史上发现的形体最大、构造最复杂、制造最精美、驾系关系最完整的铜车马被誉为“青铜器之冠”。
我的讲解就到这里结束了,希望我有限的讲解内给大家带来无限的收获和快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net。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