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吩咐杨明,王府里王妃、荀夫人和老太妃那里各安排五个护卫随时跟随在身边,以策安全。
至于陈氏的那两个赌坊,现在护国兵都没成军,暂时还不能动,动就打草惊蛇了。
然后,关于今天早上囚徒所说的王善人的事,杨明把查到的向我解说了一番。这个王善人并非临沂王氏族人,至于祖上是谁,已不可考。他前半生都游手好闲,父母亲人相继去世后,更是成为开阳一霸,在城南的平民中小有名气。
不知道什么原因,五年前突然一夜暴富,在五年间做起来很多生意,有粮食、盐、铁及各类生活物资都有涉及,还在乡下买了十顷地。
这五年来他完全和以前的混混判若两人,完全没有听到过他有什么恶行,坊间流传的全是他乐善好施,帮助街坊邻里的佳话。
有人说他在五年前偶然救了一个大富大贵之人,贵人为了回报他,给了他一大笔财富,他凭借着这笔巨款才慢慢做到如今这份家业。
杨明还拿来了那份约书的官府备案。内容如下:“今刘福借王新家粮种一斛,议定秋收后还粮五十斛,如逾期不还,年利翻番。”
约书为正式的契约书形式,当事人及见证人的签字画押俱全。只是约书上明明白白的写着还粮五十斛,那个刘福为什么说是说好的还粮五斛。
这五变五十,如果造假,确实比较容易,加个十,第一次写的时候预留点空间,也不好分辨是不是后面加上去的。
年利翻番以后,百斛和五斛的区别,一股浓浓的敲诈味儿扑面而来。如果是作假的,那他是怎么把官府的备案都一起改了呢?
“刘福家人有继续上告吗?”
“回王爷,小民小户人家,认识字的都没有,没法去告有钱有势的人家。遇到这种事,大多是认命了事。”杨明回道。
“去把刘福的家人请来,我看看是个什么情况。再安排两个人把约书上的那个见证人刘龙和王大善人都请来,这两个人先在外面候着。”
不多久,刘福的妻子、子女都来到王府。
“小人们叩见王爷!”刘福家人跪了一地,还有两个是五体投地的那种趴着。
“不用如此大礼,都起来回话,本王叫你们来是想向你们了解一下刘福借粮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尽量和气的说道。在后世,这一大家子人就如邻居般,现在却分成两个极端,一个高高在上,俯视着别人。
其中一个年长的妇人瑟瑟发抖的直起上身,声音颤抖的回道:“回,回王爷,民妇张,张氏,我的夫家刘福。”
“夫人不必紧张,在本王这里不用拘谨,平复下心情,慢慢说。本王不着急的。”看她话都说得结结巴巴,我又安抚她道。
“谢王爷,民妇好了。我们家去年借粮种的时候,当时说好的还粮五斛,如果延期翻番就是十斛。可是最后我家还了五斛,却被告官说还差九十斛。我们一家的救命粮全拿出来都还不清,如果全还了一家人只有等死了。这是当时的约书。”张氏说完递上约书。然后又说道:“后来我儿刘义看出来这个约书是骗局,但是我们夫妇没有当回事。”
看着这份平平整整,保存完好的约书。内容和官府备案一模一样。
“什么?你家儿子早就知道了这是个骗局?”
“是的,当时我们夫妇还去找过隔壁街一个读书人何京看过这个约书,但何京也说没问题,我们当时就没在意。最后到我夫家被告官了,我们才知道我儿当时说的是真的。可是那时候我们知道了也没用了,我们还不起,也斗不过王大善人。”张氏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