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人领了军,发现自己三人所领之兵,虽算不上强兵,但也不比波才大军弱。不由的更加疑惑,吕恒才多大,听他们介绍吕恒是曹操的主簿,再一想到曹操,发现曹操领的兵虽然比眼前的强一点,但也仅仅是那一点。那么说明这些军队不是辅兵。那么问题来了,那有主帅领着几千人在前,秘书掌着数万大军在后的道理。
也就是吕恒这个不管不顾的人,如果换一个人,谁敢这么明目张胆的扩充军队。要知道秀才造反无人理,武将造反可不得了。当然这里的武将说的是统兵之人。
“大哥,那小子是不是要害你我?平白无故给大军,所图几何?”
“三弟休得胡言,你我兄弟孜然一身,他吕玄甫还能图我三人性命不成?”
“哼!再借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就那小子模样,来一万个也不够三爷我杀的!”
旁边关二爷也跟着道“大哥,何须多虑,有你我兄弟,还怕他小小书生”
刘备想想也对,还是这三弟想法太奇怪,又不好没了兄弟面子便道“你我兄弟同进退,何惧他人算计”说完兄弟三人相皆大笑。
不管吕恒此时是如何开心,此时的黄巾大营却是一片惨淡。连续大败的战绩,对于汉军来说可能无所谓,可是对于黄巾而言,打击实在太大。毕竟黄巾大部分由普通百姓组成,很多人都是奔着吃的饱,活下去的目的,有些人更是拖家带口的参与黄巾。也正因如此,黄巾看上去庞大,实际能战之人不过一半。若是连续的打胜仗,或是捡便宜的顺风仗,即使困苦却也相安无事。可一旦连续战败,人心浮动之下必会有人退出。
自波才分兵出来,从遇吕恒之后,便是连续的失利,搞得黄巾军人心惶惶,深怕战败后被朝廷追究,所以从昨天便有逃兵出现了。再加上出来匆忙,所带粮草不多,连续作战之下,粮草已经渐渐不支。前有雄关拦路,后有大军追逐。如此险境,若不是波才等人强压,可能不仅仅是逃兵问题,很可能会出现大批士兵哗变。
静默了半天,韩忠终于是忍不住开口了“渠帅,我军如今将往何处?”波才抬起头看了看韩忠,不答反问道“我军粮草还够几日?”
“若一天食一顿,勉强还够五日,若需作战,不足三日”
“三日,五日,我军若回师长社需几日?”
“渠帅不可,吕恒大军正虎视眈眈,他不会轻易放开道路,让吾等回去”
“如今,进不得,退不得,你说吾等该往何处?”
“渠帅,既然进退不得,咱们就来个鱼死网破!前翻交战,吕恒大军不过与吾等仿佛。若我军拼死一战,量他也不敢硬接。一旦吕恒胆怯,我军未曾不可突出重围。”
“罢了罢了,身死不过半刻,自吾等随大贤良师起义之时,生死早已抛之脑外。你速去击鼓聚兵,我随后便来”
不过片刻,波才便分配完毕。毕竟草根出身,不懂兵法,只管一路猛打便是。分配也简单,先犒劳一下士兵,待士兵吃喝完毕,便领着大军杀过去。
再看吕恒这边,刘关张刚走,他便仔细分析了敌我差距。黄巾为半路分兵,所带粮草必然不多,听探马来报,波才已经从一天两顿饭,改为了一天一顿饭。要知道东汉时期,一般人家都是一天两顿饭。所以军队招兵,最响亮的口号便是“能吃饱”。此时此刻,黄巾可是在作战时期,不说一天四顿,起码一天三顿得有吧。否则士兵肚子都没吃饱,那来的力气作战。
(如果我是波才,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吕恒将自己想象成波才,用波才的思维去考虑。若是吕恒肯定会走为上计,比如说率大军入山,比如说与吕恒和谈。前者,会造成士兵判逃,但最起码可以最快的摆脱眼前困境。后者,主将身死的可能性比较大,对于波才这种人肯定不可能。再考虑到,黄巾之人,很多都是普通百姓出身。所以他们是绝对不会进山的,毕竟没造反之前,日子虽不好过,但起码活的光明正大。现在造反了,虽然没成功,但自己跑还不会吗,只要自己现在往流民里一躲,谁知道自己造过反。波才肯定也知道进山不可能,所以留给他们的只有拼死一战,不好时间不多了。
想到这里,吕恒赶紧跑出大帐,寻来曹云(这几天一直是他否则敌军动向)“曹云大哥,你可知敌军粮草还够几日?”
“具体不知,但想来已经不多,否则不会一天只吃一顿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