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哆地夜他。阿弥利都婆毗。阿弥利哆。悉耽婆毗。阿弥唎哆。毗迦兰帝。阿弥唎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
一名须眉俱白,慈目垂首的老僧刚持唸完一百零八遍经咒,偌大的厅堂中,那错落有致的庄严声调像涟漪般,在四周华柱与墙壁间回旋扩散着;只见那老僧轻轻地阖上手中的册子并舒缓地吁了口长气,接着伸袖抹去额头上密密麻麻的汗珠;随行的一名小沙弥见状,连忙端了杯茶饮递给这名老僧并肃然恭敬地接过他手上的册子。
四周白烛摇曳的火光中,这小沙弥白净的脸庞显得俊朗清雅却未脱稚气,看来约莫十来岁左右的年纪。只见他手中高举齐眉的册子朱色封页,一行泥金大字,上面写着《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神咒》几个大字,想来即是俗称的《往生咒》。
常人总以为《往生咒》只为亡者而唸,助其临命终了,四大离散之际,得以仰仗佛力,安住神识,任运往生;却往往忽略了该神咒尚有「拔一切业障」的殊胜功德,能助生者消灾解厄,逢凶化吉,使现世身心常得安乐自在。
然而,今晚这名老僧制心一处,入定持咒,为的是「亡者」而非「生者」。
时值唐宪宗元和十年,朝廷初露中兴气象。虽然李姓皇朝与老君道教上下唱和,渊源密切;但佛教自隋代以来出了众多的开悟高僧及法门龙象,或拔苦救难、或译经著述,在他们因时应世的努力下,使佛教逐渐地昌隆兴旺,普及人心,成为民间的主要信仰之一。
这唸经持咒的老僧正是幽州「慈龙寺」的住持—空识大师。只见他的脸庞在两侧巨烛火光的映照下,显得丰神内敛,红光满颊,与身前死相灰败,面颊凹瘦的亡者,形成极为强烈的对比。
亡者被隔着折屏,端正地放置在大厅正中的床榻上,榻前跪满了全身缟素,身服重孝的大小男女亲眷,或蚊鸣垂泣,或猿啸悲啼,为凝重悲凉的气氛增添几分飘忽迷离的哀凄;另一头,府上的仆役苍头、家奴女妓们正忙着张罗棺木、旗幡、香烛等相关治丧物事。
只见两名服饰华贵,品秩尊崇的武官及数十名体健剽悍,神态昂藏的随从静默地围绕在亡者身周;左首的那名武官,浓眉深锁,神色哀戚,呆呆凝视着亡者样貌,脸上筋肉陡然抽搐扭动,凄然道:「报应!报应!想不到这次是你?哈......哈......哈.....已经连续死了四人,裴将军的诅咒终究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