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当当的坐了两车人,上车前,新娘子和妈妈抱着狠狠的哭了一通,因为怕耽误吉时,才被人硬拉开上了车。
车快进庄的时候,迎亲的人看见就开始一路点炮仗,从村口一直放到家门口,家门口就更隆重了,矮墙上摆了一溜的炮仗和礼炮,地上一万响的鞭有六挂,专门安排三个小伙子给放鞭炮,其中就有李宝宝、张七斤。
新娘子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由一群人簇拥着进了新房。
王威家四间新盖的瓦房,原来一家人在大屋住,王威要结婚,父母就把大屋腾出来给小两口,自己搬到小屋住。
新娘子脱鞋坐在炕里,屁股下面垫着大红的被子,新娘也是一身红,红外套、红内衣,再加上画的红红的脸蛋儿,映衬着幸福的人儿。
王威家的院子里人来人往,喜气洋洋,窗户上贴着大红喜字,院子里的猪圈门子上都贴上了。
矮墙上是放完的礼炮盒子,还有炮仗的底火印儿,地上一层的红纸屑。
里里外外人声鼎沸,记账的,跑盘子的,知客的,都在大声的吆喝着。
“舅舅,多少?”
“三百元整”
“姑姑,三百元整”
……
“红烧鱼好了,上菜!”
“油了,油了!借光!”
……
“舅舅,头桌,炕里请!”
“叔叔,头桌,陪客!”
……
每一个声音里都透着喜庆劲儿,王威的父亲母亲更是满脸笑意,接受亲朋好友的祝福,又忙里忙外,自强爸也在帮忙,给知客的打下手,也上了一百的礼钱,街坊邻居都是五十,自强爸多上一倍是突出王威和自强打小的交情。
送亲的到了就开席,四顶八的席面,八个盘子四个碗儿,满桌子的肉,饭是大米和大黄米两样的粘米饭,寓意着和睦。
娘家人都坐在尊位,婆家人作陪,婆家的舅舅姨姨也是在尊位,这是不能怠慢的,否则会被掀桌子,这样的故事在农村多次发生,就形成了些不成文的礼法。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新郎带着新娘子开始倒酒,并逐一认人,至亲大多已经认识,其他人介绍了也多是记不住,都要以后慢慢的接触才能记下来。
婚事庆祝三天,亲戚们在主家也是吃三天。三天后,新娘子带着新郎回门儿,又在女方家摆宴席。以往家里穷,收的礼钱不够糟费的,就没有人待客,或者只待个至亲的客,现在条件好了,礼钱也水涨船高,办次酒席,大多会有盈余,就纷纷“大待客”,来者不拒,要不然别人家待客也要随礼,就是有去无回了。
婚礼过后,王威就算是个男人了,虽然年龄刚搭上十八岁的边儿,媳妇对他是死心塌地,从小学跟着他就没变,今年媳妇也跟着他一起在外打工,两个人干柴烈火的,没把持住,一不小心珠胎暗结,只能抓紧时间把婚结了,要不让人家女方怎么活?前两年,就有个女孩子怀孕了,男方拖着不结婚,女方就喝农药寻短见了,王威可是个有担当的男人。
到了晚上,开始闹洞房,都是小叔子、小姑子,无非是让嫂子亲亲哥哥,还有其他不方便在大家面前做的事儿,给出点“难题”,识相的嫂子多准备些好糖、好烟,他们也就点到即止,见好就收了,图个喜庆,何必过分呢?当然也有些不识相的,被闹哭的,那就煞风景了。宝宝和七斤没赶上这场热闹,因为按村里的辈份,王威家比较小,要喊他们两个叔叔呢,哪儿有叔叔和侄媳妇开玩笑的?
当然也有“听墙根”的,听听新娘、新郎的甜言蜜语,可是王威小两口早就把正事儿办完了,没什么可听的了。
王威的终身就这么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