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获得了足够的信息,这座古镇上的生意人大多都是亲戚,不是李家甥舅,就是李家娘姨。
古镇博物馆虽然没有其他文字记录,但是李家族谱一定会记载着每一代人的生平,本地发生过的大事件也会口口相传。
山岗中的家族墓也是明清时期,正好和李家始祖入川的时间相近。
假设被当做路基的墓碑是最后一代埋进祖坟的,那被毁时间一定晚于1940年,也就是死者入葬之后。
通过本地70岁以上的老人,一定能获得家族墓的信息,甚至能追溯到赵家先祖。
姜书栋离开前正巧遇到一个胖子,他背着包拿着相机,此前一直在拍摄围龙屋的照片,记录建筑特色。
胖子最显眼的特征就是头上挽着发髻,要是换上一身道袍,与道士无异。
两人对视了一眼,姜书栋抿着嘴快步离开,时间不等人,找到知情人才是关键。
“这年轻人真是奇怪,怎么会问起赵家人呢?”
胖子正好去买水,听到店家用客家话吐槽,连忙用客家话问了一句,“婆婆,赵家人怎么了?”
店家只以为胖子也是本地人,“回去问你家大人!”
胖子笑着摸了摸头,“是哪个问的赵家人哦?”
店家指着姜书栋离开的方向,胖子付了钱连忙追,而姜书栋乘坐的公交车已经缓缓驶离。
姜书栋并不知道萍水相逢的胖子驾车在后面追他,而胖子嘴角还咧着笑,“师傅,不用你教的道法,我也能替赵老夫人寻根!”
等到姜书栋回到别墅,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胖子初来乍到找不准方向,把姜书栋也给跟丢了。
肥橘还是没有回来,猫咪都有野性,能耐着性子跟着姜书栋几天也是不容易了。
晚饭炒了个肉片,这几天精神和体力消耗极大,不吃肉人没力气。
手机提示音响了,还以为是短信,却看到了论坛的私信。
“朋友,请问拓本是从何处得来的?”
姜书栋回复了下,“认识这图?”
差不多五分钟,对方就回复了,“正巧感兴趣,不知拓本原件的另外一面,刻着什么字。”
姜书栋这次没急着回复,给他发消息的人了解的很多。
这人的回复也很有水平,是在给姜书栋下套。
拓本都是一面多张,而扫描的电子版更是看不出拓本原物的大小,对方怎么知道拓本还有一面,而且上面还有字?
对方又追问了一条,“鎮字,对吗?”
发私信的人连这个都知道?了解的也太多了吧。
姜书栋还是没有回复,但是却给对方回馈了已读的字样。
“看来您并不知道这拓本的原物是什么,对吗?”
对方继续提问,把姜书栋的想法拿捏的很死。
双方隔着互联网博弈,姜书栋虽然不知道此物是什么,但是拓本的原件纯金铭牌在他手里!
对方虽然了解,但是也暴露出了想知道原件的意图。
“不知阁下是否知道镇墓兽?此物就是镇墓兽的标志!”